7月6日笔者《聊聊中医心理的学科属性》群发后在某群引发讨论。其中的观点是比较西方心理学与中国心理学的不同。但其实这种不同是“和不而同”,并非相互的排斥性不同。正是因为和而不同,才有了中医心理学发展的巨大空间,如今终于诞生了一个践行中医心理学的专业群体——中医心理师。我们的国家和社会一直在倡导“西学中”和“中学西”,最为经典的观点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用这句话来理解中医心理的医术内涵,自然是要中医道为先,心理学术为后。这是本末不可倒置的原则性问题。虽然中医与现代心理学均有道与术的不同方面,但如果以心理学为道,中医为术,则不利于传统文化的弘扬,甚至让中医这个优秀的文化变成了一种纯属技术,这样的后果是让心理学的本土化更加最艰难,而且有可能最终因为现代医学与心理学的西方化发展而最终葬送传统文化的美好发展前景。中医治未病与现代医学治已病,虽然都有医术的术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治未病的思想,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事情,更是健康思维的方向性、观念性认知问题。治未病的最重要点不在于医疗技术,而在于良好的养生习惯、预防为主的思想这些以“道 ”为谋的东西在起作用。笔者以为在一个新质生产力时代,中医与心理的结合将创造出更加符合时代需要与社会需要的新生产力。因为,面向一个弘扬传统文化兼努力发展现代科学体系的伟大时代,传统中医专业工作者必然更加努力地学习与掌握包括心理学在内的现代科学技术。而以现代医学或心理学为代表现代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也必然会努力践行“西学中”,从而保持让文化兼收并蓄,消化外来科学技术所带来的文化冲击。中医心理是一种“中医⇄心理“的互为偏正的一种平等状态,即中医心理既是中医的心理,也是心理的中医。中医人与心理人融合后产生一个全新的群体”中医心理人“或者是“心理中医人”。而由于《中医药法》及《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关于“中西医并重”的法律条款,出现“中医心理治疗”与“中医心理师”这种不仅仅是学术名词还成为一个法定的专业性名词不仅仅是学术上的意义,同时也是政治上与经济上的意义。中医要创新,不能只是秉持传统,也不能只是遵从中医经典,中医从古至今,创新从未停止,在一个科学技术与文化飞跃发展的新时代,中医更有理由展现创新。而基于庞大的现代医学与心理学体系的专业群体下,更应该鼓励现代医疗卫生科学技术工作者来学习中医心理、发展中医心理。中医心理学科发展,一定是在中医学、临床医学、心理学及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得以实现。传统中医与现代心理学都有一个共同的短板,即群体合作性略低于临床医学与社会科学专业群体,这也是传统中医学、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技术个性化操作性所决定的。但是要创新发展中医心理学,除了要坚持专业工作者的个人努力与奉献外,必然要培养一个具有高度合作精神的中医心理学群体,而这个群体很可能就是国家三部门规范性文件中提出的中医心理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