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精神卫生服务机构2936家,开设床位数43.3万张,比2010年(1650家机构、22.8万张)有较大幅度增长。全国有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27733人,精神科护士57591人,心理治疗师5000余人。有90余万人次获得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呈多元化发展,服务质量逐步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要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的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做好精神疾病综合管理工作,重点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登记报告和救治救助。

2016年底,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宣部等22个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首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具体政策措施。

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部委下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国卫疾控发〔201844号),提出“精神科医生师、心理治疗师对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等给予技术指导,对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进行治疗和心理干预等。”明确了心理治疗师的心理健康从业者的核心地位。

2019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列出了15大健康促进行动,其中心理健康促进行动位列第五。并要求“各类临床医务人员主动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临床诊疗活动中”。这样的要求实际上是将心理治疗技术做为适宜医疗技术普及推广,将更加能发挥心理治疗师在医疗卫生机构中的引领作用。

随着医学模式普遍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可以预期不久的将来,医疗机构所有临床病区都将配备心理治疗师,心理治疗师将成为卫生技术专业人员中继临床医生、护士之后的第三大职业群体。鉴于目前全国尚不足万名心理治疗师,未来数年对于心理治疗师的需求量将大大增加。心理治疗师的成长速度将远远不能适应医疗卫生机构的需求。心理治疗师将成为医疗服务中价值最高的专业岗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