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略的精神心理障碍基层首诊者?
- 马恩祥
- 9 年前
- 阅读(8798)
- 评论(0)
新华网2015年12月28日标题报道“全国超1.8亿人患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高发病率,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不健全有关。
医疗卫生管理体制落后于医学模式发展
心理疾病防治,医疗卫生法规认可的只有精神科医师、公共卫生医师、全科医师和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等,心理治疗师是近年才逐渐纳入。从其专业人员结构来看,卫生行政管理和医疗机构专业设置还处在生物医学模式时代,完全滞后于现代社会—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
心理健康专业技术人员被排斥在医疗卫生体制之外
从当前的社会实际来看,心理健康的主体维护人群,是心理专业工作者如心理测评人员和心理咨询师,但他们并未被纳入到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系列之中。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并不承认他们有资格从事心理疾病的诊疗服务。建设健康中国和推行大健康管理,作为一个医疗卫生战绩的老兵,还真的要感谢劳动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他们首先遵从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很多年前就开设了健康管理师、康复治疗师和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认证考试,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大健康专业人才。正是这一批心理健康专业技术人员自觉不自觉地成为心理健康的卫士,大健康体系才有了重要的人才基础。
心理咨询师的精神心理障碍首诊地位尚未获得社会认可
在医疗机构诊断的精神障碍患者,仅仅是众多精神心理障碍中的少数。因为大量的精神心理障碍者出于个人的隐私保护而不愿意第一时间去医疗机构首诊。笔者取得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并从事专业心理咨询以来,8成以上的是从未去过医院的心理障碍来访问者,只有近2成是在同时接受医疗诊疗的精神心理障碍患者。而在这8成来访者中,又有80%以上的人,属于“症状自评量表”筛查出来的心理障碍患者。笔者建立了一个心理咨询师QQ群,超过500人,在群内的意向调查中,绝大部分心理咨询师不仅仅从事心理咨询,实际上在做心理治疗。然而,按照现行的管理法规,他们的心理治疗行为都是非法的。因为所有的心理咨询师执业许可中只能是一般心理健康咨询,工商执照中明确规定是非医疗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机构未纳入到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保健体系之中
站在健康中国建设的高度,站在大健康管理的角度,心理咨询师是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心理咨询也是最基本的心理康复手段,但国家的公共卫生费用仅仅用于医疗卫生机构,而未惠及到心理咨询机构。精神科医生也知道在精神障碍的患者需要心理咨询与治疗,许多心理咨询师接待的精神心理障碍患者也是精神科医生转诊或推荐而来,但这些患者做心理咨询与治疗,在心理咨询师那里既非法,也只能自费。
心理咨询师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中的排头兵和主力军,他们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全科医生和精神心理科医生共同成为了精神心理障碍的首诊者。《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执行和落实“十三五规划”,在精神心理卫生方面,需要重视和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师及其心理咨询机构的作用。
一是要按中央十三规划建议要求,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将心理咨询机构纳入到公共卫生及基本医疗保健的服务体系中来。
二是在推行分级诊疗制度中,要将心理咨询机构作为基层精神心理障碍的首诊机构,取得二级以上资格的心理咨询师可作为首诊人和转诊审批权利人。
三是修改医保报销目录,将心理咨询机构的心理咨询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像药店一样,能让居民享受到便捷心理健康服务,从而降低精神障碍的发病率,促进精神心理障碍的更快更好地康复。
四是要遵循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加强精神卫生机构与心理咨询机构在精神心理障碍患者康复医疗的合作。吸纳心理咨询师参与到精神心理障碍患者的康复医疗中来。
五是,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改革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咨询师的管理体制,将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咨询师纳入到卫生行业管理中来,有利于精神心理卫生工作的更好落实。
笔者呼吁,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要关注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是心理咨询机构中的心理咨询师,他们像白衣天使一样充满了爱心,充满了维护人类健康的激情,同时也在默默无闻地、实实在在地为百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做着未获得社会完全认同的、看上去非常艰难的无私奉献!
当然,心理咨询师要承担完全的基层精神心理障碍的首诊责任,还需要更多的专业培训,特别是要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医疗卫生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取得医疗卫生同行们的相信与认可。
期待心理咨询师不再是社会所忽略的基层精神心理障碍首诊者,也期待国家给心理咨询机构及其所提供的服务纳入到公共卫生产品中,医疗卫生要回归公益,也需要做好心理健康服务这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