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6月13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中共湖北阳明心理研究院及时组织党员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还于线上组织了党员同志们的学习心得体会。以下是对党课学习中心得体会的总结。


002.png


一、陈云“十五字诀”: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科学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坚持实事求是,是陈云同志的鲜明特点。他提炼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这一充满唯物辩证法的“十五字诀”,善于从战略上思考问题,把调查研究作为决策的重要前提。陈云同志的 “十五字诀” 是对唯物辩证法的高度凝练,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生动体现。大家认为:


1.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这是唯物主义的科学表述,体现了共产党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根本立场。

不唯上:并非不执行上级决议、指示,而是在领会其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地区、部门的具体实践加以贯彻落实,反对照搬照抄,避免政策 “上下一般粗”,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将上级要求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不唯书:不是不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学党的文件,而是要学习其理论精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中国现实问题,反对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防止将理论教条化、神圣化、绝对化,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只唯实:就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强调主观认识要经过实践检验,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交换、比较、反复

这是辩证法的科学表述,是领导干部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指导原则。

交换:指交换正反两方面的意见,以全面了解客观事物。由于认识主体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所以需要听取不同意见,与他人交换看法,使认识更加完整。交换过程中,既要重视正面意见,更要吸收反面意见中正确的部分,以补充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足,对于错误的部分进行批驳,从而加深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形成统一的集体意志。

比较:是在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时,对各种方案和意见进行比较,以更清楚地认识事物的性质和发展程度。“交换” 侧重于事物认识的全面性,“比较” 则侧重于事物认识的准确度。比较不仅要进行横向比较,还要进行纵向比较,通过多方面比较,把情况弄清楚,使判断更准确。

反复:意味着决定问题不要匆忙,要留时间反复考虑。因为认识事物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经过实践不断修正。反复既是认识逐渐升华的过程,也是实践深化的过程,对于经实践检验正确的要坚持和发展,错误的要立即修正。


二、陈云同志的“十五字诀” 在社会心理服务工作中的指导意义及具体运用

陈云同志提出的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 的 “十五字诀”,不仅是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也为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在社会心理服务工作中,深入理解并运用这 “十五字诀”,有助于提升服务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心理需求。


(一)“十五字诀” 在社会心理服务工作中的指导意义


1.树立正确工作导向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为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奠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基础,引导工作者摆脱教条束缚,从实际出发开展工作。社会心理现象复杂多变,不同地区、群体面临的心理问题和需求存在差异。只有坚持 “只唯实”,才能准确把握真实情况,避免因盲目遵循上级指令或书本理论,导致服务与实际需求脱节,确保服务方向正确,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心理问题。


2.优化服务决策过程

“交换、比较、反复” 强调了科学决策的方法,对于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的决策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涉及众多环节和因素,从项目策划、方案制定到具体实施,每一步都需要严谨的决策。通过 “交换” 不同观点和意见,“比较” 多种方案和策略,“反复” 考量和验证决策,能够全面分析问题,权衡利弊,制定出更符合实际、更具操作性和有效性的服务方案,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3.促进服务创新发展

“十五字诀” 鼓励工作者打破思维定式,以开放、创新的思维开展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在社会快速发展、新的心理问题不断涌现的背景下,传统的服务模式和方法可能无法满足需求。“不唯上、不唯书” 的态度促使工作者勇于探索新途径、新方法;“交换、比较、反复” 的过程有助于激发创新思维,借鉴不同经验,整合多方资源,推动社会心理服务工作不断创新发展,适应时代变化和群众需求。


(二)“十五字诀” 在社会心理服务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1.“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的运用

在社会心理服务工作中,“不唯上” 并非不遵循上级要求,而是要在深入理解上级政策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执行。例如,上级部门推广某种心理干预模式,工作者不能简单照搬,需先调研本地群众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评估该模式的适用性,对其进行调整优化,使其更贴合本地实际。

“不唯书” 也不是否定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而是强调不能将书本知识生搬硬套。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成果为社会心理服务提供了基础,但实际工作中,每个个体和群体都有其特殊性。工作者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比如,在面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时,不能仅依据书本上的通用方法进行干预,要根据不同青少年的家庭环境、性格特点、成瘾程度等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

“只唯实” 要求工作者深入基层,开展扎实的调查研究。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群众的心理需求、心理问题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例如,在社区开展心理服务前,对社区居民的年龄结构、职业分布、常见心理困扰等进行详细调查,以此为依据设计服务项目和内容,确保服务精准有效。


2.“交换、比较、反复” 的运用

“交换” 在社会心理服务工作中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方面,工作者之间要加强交流,分享工作经验、案例和遇到的问题,从不同角度探讨解决方案。例如,定期组织案例研讨会,邀请不同领域、不同经验的心理服务工作者参与,大家各抒己见,拓宽思路,为解决复杂心理问题提供更多方法。另一方面,工作者要与服务对象充分沟通,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了解他们对服务的期望和建议,使服务更符合服务对象的需求。

“比较” 是为了选择最优的服务方案和方法。在制定心理服务计划时,可能会有多种可行方案。工作者需要对这些方案进行比较分析,从服务效果、资源投入、实施难度、可持续性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估。比如,在设计针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促进项目时,比较线上课程、线下讲座、社区活动等不同形式的优缺点,结合老年人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服务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服务效果。

“反复” 要求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保持严谨的态度。在方案实施前,对方案进行反复推敲,检查是否存在漏洞和不足;在实施过程中,密切关注服务效果,及时收集反馈信息,根据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调整优化。例如,开展一项针对职场人群的压力管理培训项目,在培训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观察、访谈等方式了解参与者的学习效果和意见,根据反馈对培训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确保培训达到预期目标。同时,在项目结束后,对整个服务过程进行总结反思,分析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欢迎报名参加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委会传统文化与中医心理治疗培训

------------------------

报名咨询:阿呆老师,13720180269

~阿呆老师.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