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天晚上,在网络督导培训平台旁听了一位自称人本主义流派心理咨询师接受督导的案例。她报告的咨询案例是一位婚恋问题而求助的男性来访者,因为感受不到咨询的效果来访关系面临中断,这也是她接访的第一个异性来访者。

根据咨询师的自我报告,她寻求本次督导动机大摡有两个:

一个是作为心理咨询师总是要接访异性来访者的,遇到了正好挑战一下自己的职业成长。第一个异性来访案例即寻求督导可以证明咨询师的知行合一,这合乎咨询伦理,值得肯定。

另一个是想利用此婚恋问题案例的咨询过程解决咨询师自己的婚姻挫败感。咨询师报告说她本人离婚数年,尚未走出婚姻失败的困扰,并一直让自己与异性的交往存在着障碍。

咨询师也真诚而勇敢地报告了此次找女性督导师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自己无法正常面对男性督导师。

咨询师在接受督导过程中的真诚与勇敢同样值得赞赏,但这种动机却与咨询伦理不太符合: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主观利用来访者来帮助咨询师解决自身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师生病和医生生病一样吗?

来访者的任何心理问题包括心理成长均应在心理督导中解决,或换位做真正的来访者,通过接受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来解决。

从这个督导案例可以看到心理咨询师本身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而对来访者的治疗是否有效果,首先取决于心理治疗师是否心理健康。

如果心理治疗师的心理不健康,就不大可能解决好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如果治疗师存在某方面的心理缺陷或正被某些心理问题困扰,那又如何有解决来访者同类心理问题的正确方向与心理能量呢?

所以,治疗师心理不健康或出现了明显的心理问题,要按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的暂停键,自己先解决好心理健康问题和某些会影响到治疗开展的心理问题,即开始治疗别人之前先治疗好自己

心理治疗师与一般临床医生的大不同就在于“不能带(心理)病工作”。医生带病工作是牺牲自己救人,而心理师带“病”工作不是救人而是客观在害人。

那些期待通过心理咨询帮助他人从而实现疗愈自己的,则是牺牲他人救自己,千万做不得。

但这并不妨碍通过心理专业职业训练先疗愈自己,就像森田疗法的创始人森田正马一样,在心理康复之后再在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的事业中大显身手。

治疗师一旦失心理健康,也意味着心理治疗工作的暂时停止。因此维护心理治疗师的心理健康就显得格外重要,而从环境心理学来说,维护治疗师心理健康的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是治疗师自己

因为心理疾病不像其他疾病一样成为不可抗力,心理疾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作为专业的心理治疗师,维护心理健康的目标比临床医生维护身体健康的目标更容易实现。

心理咨询师:怎么发现自己病了?

作为治疗师本人要维护好自己的心理健康,首先需要了解心理失健康的影响因素,其重要影响因素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觉察。

一是觉察自己从事心理治疗的动机,特别是首要的动机。如果觉得自己喜爱心理这个专业,要剖析下为何喜爱,是因为想洞悉自己与别人的心理?还是因为想促进与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或者是单纯的想通过心理治疗而帮助别人?分析从事心理治疗职业的原始动机和现在仍然存在的动机认知,是可以判断出自己的心理健康等级的。

二是觉察自己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如果有明显的心理问题说明心理健康一定出现了状况,为了能更快地恢复健康,最好是寻求心理督导或者去做心理来访者。

三是觉察自己的道德健康程度。通过复盘自己的心理治疗历程,总结分析既有的心理案例,发现自己有无偏离心理的伦理规范,如果出现有违心理治疗伦理的情况,再检视是心理健康的原因还是其他功利原因。如果是属于功利原因,则是道德健康出了问题。心理治疗师的心理健康不仅仅是狭义的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更是具有仁者境界的道德健康。道德健康是健康的最高标准,道德健康与身体健康关联不大,但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心理健康的人才有道德健康,但心理健康的人也可能道德非常不健康。

四是看看自己在心理职业中的心理专业知识与技术运用。如果心理与医学知识相对较为全面,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常用技术均有较好的掌握,更多地运用综合的方法与技术而不是所谓的某一流派的方法,说明心理认知是较健康的。

而如果在缺乏心理学的专业训练的情况下,而热衷于或者偏好某种单一的心理学流派与方法,则很有可能存在着心理认知上的问题。不具备一个心理治疗师的基本素养,更谈不上心理健康。

总之,不论是哪一种影响因素,接受心理治疗师的系统而专业的训练是能打造一个心理特别健康的心理专业工作者

2018年国家10部委联合印发的《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在“发展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服务队伍”中也要求“ 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对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等给予技术指导,对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进行治疗和心理干预等。”从这条明确的规定来看,不论将来是做心理咨询师还是心理治疗师,心理治疗的系统而专业训练是每一个心理专业工作者来说都是不二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