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来,笔者在心理健康服务方面做了一些鼓吹和推广。由于受限于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停考,社会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又倍受争议,自然而然就特别关注在卫生技术资格考试方面的心理治疗专业的动向。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布前,心理治疗师局限于精神心理科领域,全国范围内取得心理治疗师资格只有5000余人。去年的这个时候,以“新医疗 心管理”之名入驻了搜狐自媒体,昨晚搜狐平台机器人给笔者发来了2018年年度报告,说“新医疗 心管理”搜狐号累计贡献了122篇文章,累计23万字,其中《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被33个省份的网友浏览过,流量量最高,最受网友喜欢。这似乎反映了心理咨询与治疗是当下最为主要的社会需求了,而心理咨询师与心理治疗师也必将要把握好健康中国战略的职业和专业发展机遇。

新年伊始,又一轮的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开始了。笔者为了助考心理治疗师,建了一个QQ群,进群的人员有不同的专业,譬如西医临床专业的、护理专业的、公共卫生专业的,还有不少的心理咨询师,但中医专业的人却偏少。群里的人都是冲着心理治疗专业的资格考试而来,少不了谈论考试的内容。找来人卫版2019年心理治疗学考试指导书和考试大纲,基本上是西医的,中医心理治疗的内容完全没有涉及。《中医药法》201771日正式实施,法律条文中明确了“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心理治疗作为一个专业技术资格,本不应该区分中医西医,或者说应该能同时服务于中医和西医。心理治疗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忽略中医的存在可能有以下三个原因。

1.心理治疗西医化

心理治疗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的制定者可能是只有心理与精神医学专家,没有吸收中医专家,而这些参与制定大纲的专家也似乎没有中西医并重的法制观念或者对中医存在偏见,把心理治疗作为西方现代西医技术照单全收,而忽略了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医文化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宝贵贡献。心理治疗来源于西方医学,但心理治疗在中国的应用一定要把中华文化融入其中。中华民族复兴不能少了文化复兴,更何况中医心理学也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有待国人去发掘、发扬和光大。

中医心理治疗与中药治疗、与针灸推拿治疗融于一体,具有更好的社会接受度,既然开考心理治疗专业,就不能把中医心理治疗混淆在中医治疗中,从发展中医与心理治疗专业的双重角度,都应该把中医治疗区分出来,融入到心理治疗专业资格考试中来。

因此,做为国家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设计者,头脑中要有法制观念,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不要被西医化思想所统治,要有一个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开放性思维,严格遵循法制化的管理,切实在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体现出中西医并重的法律方针。

2.中医发展未能现代化

改革开放40年,中医未能把握好现代化发展的机遇,未能适应社会发展,在现代化方面十分滞后。中医的发展有一种令人担心的倾向,即一种复古和官本位的思维,其表现譬如在宣传推广上推崇祖传秘方、宫庭秘方,在政策方面不是推动中医现代化,而是处处提供的一种被动性政策性保护。这其中可能与中医人的主体观念(相对于西医)偏于保守、缺乏创新发展的精神有关,也可能与社会对于中医发展的偏见有关。

中医与西医不同是在诊疗思维方法的不同,在技术应用上,一切现代技术都应该能服务于中医与西医。不能把现代技术简单地归于西医而加以排斥,应该有通过研究加以吸收的机制。西医发展与科学技术相当的契合。中医发展如果不走精细化的科学道路,就难以消化与吸收现代技术。从这一点来讲,中医现代化的研究方向的确需要调整。

在国家学历教育对心理治疗专业教育严重滞后的情况下,当前中医医院的护理人员通过专业化的系统培训,非常有条件成为中医心理治疗的主体,应当鼓励中医医院的护理人员报考心理治疗师,通过学习现代心理治疗技术和中医传统心理治疗技术,来实践中医治未病的服务。

3.治未病成了中医独有的专利

中医讲治未病,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未病先防,治在未病之先。也就是说人们在没有患病的时候,要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防变,治在发病之初。在患病以后,要积极采取措施预防疾病加重;三是除邪务尽,使病愈防复。所谓“愈后防复”,就是指在病愈或病情稳定之后,要注意预防复发,时刻掌握健康的“主动权”。这一点非常值得西医思维的广大卫生工作者学习。

如同中医讲治未病,西医那里是讲预防。而预防是公共卫生医生的事,似乎与临床医生没多少关联。中华文化的特点表现在医学方面防与治是一体的。卫生工作的防与治的分离,老百姓很难接受。健康中国战略要实现,一定要将防与治一体化,要通过以治促防。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从来就是预防为主,预防为主并不等于预防为先。笔者也作为一个具有高级职称的健康教育专业身份,涉足医疗卫生四十余年,一个深切的感受,预防为主的实现应当以治为先,要把治未病纳入到公共卫生工作中去。

大力发展心理治疗是一个非常好的预防为主,以治为先”的切入点。作为现代医学模式的共同认知,人的疾病一定是生物、心理、社会三个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在国民医疗卫生保健条件日益改善的情况下,生物因素的影响往往小于社会及心理因素的影响,而心理治疗正是解决社会因素与心理因素影响健康的最重要手段。

其实,一旦问题的根本原因找到,解决起来并不困难。关键在于要重建社会认知,达成社会共识。笔者以为,心理治疗专业既然定位于技术类,不要再做中医或西医之分,应该兼容并蓄,吸收中西医的一切相关成果,真正做有中国特色的心理治疗,而不是全盘西化的心理治疗,从政治的高度切实贯彻落实《中医药法》,遵循科学发展的社会规律,造福于大众,践行好健康中国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