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为点,思维为面,做点面结合的传统文化与中医心理治疗专业培训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委会传统文化与中医心理治疗(第四期)将于下月 8 日至 10 日在武汉市心理医院开班。本次培训包含三天线下学习与两个月线上课程,将陆续教授八大传统文化与中医心理技术。对深度掌握单一心理治疗技术而言,这样的时长或许足够;但要完全掌握八大技术并能熟练应用,对部分初学者来说,时间可能略显紧张。
不少意向报名的咨询者提出疑问:能否少讲些技术,把一两个技术讲深讲透,让学员结业后就能应用于临床?其实,本次培训的八大技术中,确实有好几项是“即学即用” 的 —— 比如张亚林教授的中国道家认知疗法、刘天君教授的移空技术。这两项技术,一项聚焦认知改变,一项着力消除躯体化症状:运用移空技术,不仅能即时缓解症状,更可通过掌握其调神入静的方法,助力学员领悟道家哲学思想,进而快速吃透道家认知疗法的核心。若将二者视作完全独立的疗法割裂学习,不仅会增加学习难度,还会降低效率;反之,若能以道家哲学思想为根基理解移空技术的 “三调放松”,学习便能事半功倍;而当 “三调放松” 运用自如后,再去研读《道德经》与道家认知疗法的理论、技术,悟性也会大幅提升。
从道家认知疗法与移空技术的关联中,不难察觉传统文化与中医心理治疗培训的深层目标:以技术培训为“点”,以思维训练为 “面”,通过点面结合,构建起传统文化与中医心理领域专业人才培养的底层逻辑。我们不仅要培养能掌握各类传统文化与中医心理技术的中医心理师,更要让他们学会以现代心理学技术为工具,拓宽服务能力边界。
除上述两项技术外,本次培训的核心课程还涵盖杨秋莉教授的五态人格评估、张伯华教授的中医情志顺势疗法,以及传统中医音乐疗法、书法治疗,还有朱美云教授基于系统论的点通疗法、马恩祥老师的汉字心学疗法。这八大技术从不同思维角度锚定中医心理师的专业思维,极大丰富了传统文化与中医心理治疗的“工具箱”—— 用多元工具应对复杂多变的心理问题,效果远胜于单一疗法的应用。
考虑到单期培训的局限性,我们建立了常态化举办机制,同时设计了两项重要的补救措施:一是学员首期缴纳一次性培训费后,后续可免费参与各项复训;除保留最受欢迎的经典疗法外,每种疗法至少开展两至三期连续培训,让一次没学透的学员,能获得两到三次连贯的复训机会。二是每期培训至少新增一种传统文化与中医心理疗法,让学员既能拓展、更新心理技术,又能从新疗法中学习独到的治疗思维,进而实现专业素养的提升与技术体系的扩充更新。
这种培训模式创新了会员机制,为中医心理师专业群体提供了长期免费学习新技术的机会;而免费学习的机制,也激发了学员们对培训的思维贡献—— 大家在交流中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心理技术的创新并非全靠讲师,更多源自培训中的精英学员:他们第一次以学员身份参与,后期则可能成为源源不断的讲师资源。这是因为我们相信 “高手在民间”,而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委会的这场培训,正是让专家先当一回 “学生”、再重新做 “专家” 的历练平台。这种历练能让专家更接地气,避免陷入 “自身专业已达顶尖” 的虚幻认知中。
欢迎各路“很牛” 的心理专家们,加入到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委会传统文化与中医心理治疗的交流中来!学习借鉴与自身领域看似无关的心理技术与思维,或许能让你擅长的技术更上一层楼!
报名咨询:13720180269(阿呆老师)
携手共进,定义未来! 加入雷锋志愿行动,当雷锋中医心理服务志愿者——雷锋行动中医心理服务女性心理成长及创(就)业帮扶计划招募书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了解更多关于中医心理师的专业培训、资格认证和服务信息。一起见证这一新兴专业的发展与成长! 欢迎报名参加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委会传统文化与中医心理治疗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