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微信截图_16870298528723.png

武汉的鸭脖食品品牌响亮全国,不想却成了现代版“指鹿为马”之称的“指鼠为鸭”的道具。

6月17日,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6·1”食品安全事件调查结果公布。当初被学生在学校食堂怀疑为“鼠头”的异物,后被学校和南昌市相关部门鉴定为“鸭脖”,最终经由江西省四大省直部门鉴定,正式确认还是当初“怀疑”的“鼠头”。

企业微信截图_16870385922450.png

通报判定异物不是鸭脖,判定异物为老鼠类啮齿动物的头部,南昌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昌东分局、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认真调查取证,发布“异物为鸭脖”结论错误。

由于此前的鼠头已被食堂工作人员丢弃,四部门的鉴定,是通过“查看食堂后厨视频,查阅采购清单,询问涉事食堂负责人、后厨相关当事人、当事学生和现场围观学生等”作出的判断。也就是说,在该鉴定和判断中,肉眼观察和常识推测,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分量。

企业微信截图_1687038622715.png

鼠头与鸭脖,本来大相径庭,如此简单的鉴定非得要省里的四个部门出面鉴定?

学生吃出“异物”,并怀疑为“鼠头”后,到底是鼠头还是鸭脖,竟然成了一个复杂难题。学校和南昌市相关部门与涉事学生及公众“各执一词”后,江西省四大部门联合下场调查,才得出一个与公众常识感相契合的答案,“指鼠为鸭”终成一出闹剧。

目前,权威答案揭晓,此前的结论被打脸,但公众禁要问:到底是什么,让一个鸭头和一个鼠头的分辨,变得这么难?涉事高校、餐饮企业、监管部门,是如何在一个“错误”的鉴定中保持高度一致的?

一个本来简单的食物污染事件,弄成了如此的复杂“鉴定”过程,让事件蒙上了一层“黑色幽默”的讽刺意味,闹剧是发生在一所大专院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学校,更应该有道德。出这种闹剧的背后恐怕彰显的是涉事单位领导与地方市场管理官员昧了良知。

企业微信截图_16870385453407.png

 有媒体质问:如果说学校和涉事餐饮企业坚持“指鼠为鸭”,可能是基于利益相关原则的“装睡”,那为何当地相关部门介入后,也给出了同样的鉴定结果?如此为明显反常识的错误结论“背书”,是否存在不当的利益动机?

传统心学文化特别讲究致良知致良知从行动上来说,就是去私欲,因为私欲会蒙蔽良知,而一旦良知被遮蔽,人的良心就会偏离,而坠入邪恶的深渊。普通人尚且要致良知,更何况一个大专院校的管理者和地方市场管理的官员呢?能做出“指鼠为鸭”的事,恐怕良知不只是被蒙蔽,而是贪欲明目张胆而昧了良知。如果某一个管理者或官员昧了良知尚不可怕,可怕的是涉及一连串的管理者和官员哦。只有利欲熏心到极点,否则如何做得了这样的“指鼠为鸭”?

从这起闹剧来看,有些学校的管理者和地方的官员道德健康出了严重问题。抓管理者和官员的道德健康教育应从传统文化开始,比如深刻领会《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也就像王阳明所讲,亲民是要亲民而不是新民。最需要教育的不是普通百姓而是在位的管理者。传统的官本位思维,官员成了教育者,使他们意识不到自己更应该受教育。

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对这些闹剧中良知泯灭或者昧着良知的人,在惩罚处理之前最好先进行心理健康评估与疏导,以便让他们能在接受处理的过程中真正能改过,重新做一个有良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