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字是汉文化圈内所共有的一种社会风俗文化现象,它的本质是迷信和荒谬的。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站在心理学的角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古代测字也可能是一种古老的心理咨询方式。

资料与方法

1.1 选用清代《字触》、《测字秘谍》[1]中的280例测字案例作研究的材料。

1.2 综合《测字秘谍》及詹绪左[2]、宋传银[3]等归纳的测字分析方法进行归类分析。

1.3 在求测者身份的确定上,凡测例中记载是官的划为官类,未取得功名的文人划为士类,未注明身份的划为民类。

结果

2.1 测字阶层280例中11039.3%11641.4%5419.3%。测字从上层至民间均存在,但从文化修养较高者占大多数来看,测字活动主要活跃在社会上层。

2.2 测字方式书字47.1%、字梦30.7%、持物3.6%、指字2.9%、拈字1.9%其它(如测年号、字谶、地名、人名等)形式的占13.7%。按阶层分析,民以书字最多,69%字梦仅为17.2%;官书字和字梦求测比例相当,分别为30.9%31.8%;士以字梦最高,57.4%书字求测占33.3%。卡方检验民与官(或士)求测方式的在不同阶层间存在的差异有非常显着性的意义。字梦中祈梦的比例平均19.8%其中士35.5%11.4%。民10.0%

2.3 测字内容科举名第类31.8%(其中科举18.2%前程占10.0%断身份占3.6%)日常生活类29.9%(其中问病8.9%诉讼5.0%行人4.3%失物、吉凶各占2.1%)国家大事类18.7%婚姻六甲类10.7%其它8.9%。按阶层看官以测国家大事(42.7%)和科举名第类(27.3%)为主民以日常生活类(60.3%)为主士以科举名第类为主(88.0%)。求测内容的差异反映了不同阶层心理问题上的不同。

2.4 测字动机

2.4.1 因某事件发生而去求测的比例平均为51.8%其中士、官、民分别为68.5%53.6%42.2%

2.4.2 求测目标指向自己占73%其中士、官、民分别占94.4%75.5%61.2%

2.4.3 向测士主动咨询的比率平均为25%。其中民32.8%21.8%18.5%。咨询的比例与求测者的文化修养高低有相关趋势。

2.4.4 问字理书字说字理占37.9%,其中求测者主动问字理占一半;不同阶层主动问字理的比率不同,21.3%16.7%11.8%其它形式求测者主动问字理仅占2.7%

2.5 测字方法使用频率

在所有的15种测字方法中,按高到低排列:破解40.4%、象形23.6%、合并20.4%、象征16.4%、情景15.4%、对关13.9%、传统哲学和神学理论法(五行、八卦、六神、阴阳、干支)12.9%、增加12.1%、字义和笔迹各为8.2%、减笔7.9%、谐音6.8%、位移5.4%、假借和会意各为2.1%

2.6 记录灵验的测例

平均为87.1%其中士92.6%89.1%82.8%。灵验的比例高于一般心理测验的准确度,可能与编者对测例的主观选择性有关,如古代中医名家流传下来的中医医案也以典型和效验的为多。

讨论

3.1 求测方法唯物性

3.1.1 以梦求测梦是睡眠时由于大脑皮层的一部分没有完全停止活动或受其它刺激而引起的脑中的表象活动[4]。梦是人对思维的反映是潜意识思维的表现。“梦里的事物和梦的性质有时候很明晰且很合乎逻辑。”[5]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梦的工作有凝缩作用,即把丰富的隐意加以删削,缩合成为显梦内容。通过疑缩可以把几个人的共同点和特殊点集合在一起,拼凑成梦中“拼凑的人物”把几个地方的特点合并成“拼凑的情景”把几个字按一定的意思集合成“拼凑的新字”。另外一种就是把抽象的梦的思想化为视觉形象,把抽象的概念置换为图象或其它具体形象,好像一个画家为某个抽象的理论画插图一样。[6]汉字可拼拆的特点,汉民族剖文析字的习惯,以及对汉字的崇拜,造就了梦的中国特色――字梦。以字梦的形式求测的具有唯物的特征。

3.1.2 以字求测:有拈字、指字、书字。拈字求测:求测者从签筒随机拈一个字签来测,它与求测者的思维无任何因果关系,显然是唯心的;书字是随意写一字,字由笔中所写,是求测者思维选择的结果,具有唯物的特征。指字是求测者从既有字表中挑选一字,它介于拈字与书字之间,因而既有唯物特征又有唯心的成分。

3.1.3 以物(持物或拈物)求测:与书字求测相似,前者具有一定的唯物特征,后者则属于唯心的范畴。本文280例中以字梦和书字求测占86.2%,求测方式从总体上看是唯物的。

3.1.4 测士的唯物性观念

归纳古代测士的分析方法,大约三类:一类联想分析法:如字拼拆、增()笔画、“六书”、象形、象征等;二类字形分析法,如字体、笔画、笔迹等。三类传统哲学、神学分析法,如阴阳、五行、八卦、六神、干支分析法。联想分析法有物质基础,字体分析依据字的形态,均具有一定唯物性。阴阳、五行理论在指导中医诊疗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应具有一定的历史唯物特征。至于八卦、六神理论,基本上属于唯心范畴。280测例中属于一、二类的占87%属于第三类的只占13%以下,说明测士的分析从无意识上不自觉地遵循了唯物的哲学观念。

3.2 测字产生的物质基础

3.2.1 汉字具有象形、会意与形音化生的特点,这为汉字的拼拆及重新组合提供了客观现实的条件。

3.2.2 字谜、离合诗、字谶等文字游戏的制作丰富了测字的分析方法。

3.2.3 对汉字的崇拜,使得人们对汉字携带的信息作深入的思考和联想。

3.2.4 由于中国古代哲学、科学技术处于相对先进地位,带动了心理学的发展,人们不但发现了汉字拼拆可以用来娱乐和增长才智,而且可以用来进行心理分析,并成为心理咨询的工具和手段。

3.2.5 中国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客观上促进了文人对中国哲学和语言文字的深刻掌握,许多测字高手本身是官僚即是明证。

3.3 测字的辨证思维

3.3.1 詹绪佐[2]认为:“辩证思维形式根深蒂固,影响着中国人的文化活动,在测字中这一点也得到充分体现”。

3.3.2 测字的具象思维,即将汉字本来取象的外物直接代入所测的字中,促进文字符号和外在世界的直接联结,如拆一“石”字,就联系石的特性,测一“水”字就联系水的特性。另外,拆字中使用物来组合新字,这实际上重新用起了先民造字的象形、会意等方法,把具象性作为构字的基本原则。

3.3.3 咨询目的和情景因素决定测字结果:不同人测同一个字,结果不同。测士按照一定的规则判断,根据求测者的咨询目的(如问病还是前程),考虑了求测者的心理问题的差别。也常常根据求测者所处的环境来判断,即注意到情景因素对求测者心理的影响,如判断“有心”还是“无心”。“有心”即为有意识,“无心”即为无意识。有一求测者写一“串”字问科举,测士断必“双中”另一求测者见状也写“串”字问科举,测士断不能中,其理由是前者无心,后者有心。这符合潜意识与心理的关联规律。

3.4 测字的迷信观念

3.4.1测字的怪现象:按社会心理规律,迷信观念与人群的文化素质高低成反比。从结果分析中可见,求测者大多数为文化修养高的官和士。测字分析方法中代表迷信的神学理论法所占比例平均只有12.9%而官为4.6%士为7.4%,这两者均较低,民为23.3%高于官和士。这个结果与社会心理规律相一致。

3.4.2 测字迷信的表现:首先,测士在作出的判断时,不可能不掺入个人主观;其次,测字的神学理论是唯心的。测字本应阐述心理和潜意识,而不应推论人的吉凶祸福,这使测字滑入神学歧途,属于真理向前迈出一步而成谬误。

3.4.3 测士对迷信的推波逐澜:詹绪左在认为测字是彻头彻尾的迷信时也承认:“一个高明的测士必须精研时代以及求测者的心理,熟悉外在环境”且“必须能对汉字结构有熟练的掌握同时要反映灵敏”,这说明这样一个事实,测士们已经具备了心理学家的素质。而且,从求测者来看,很多人通过求测活动,解除了心理的焦虑。看来,测字的迷信在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其心理咨询功能。

3.5 测字与潜意识联想

3.51 测字是对汉字的联想。求测者在测字前,总是有某个心理问题,或抱有求测的目的,或是科举名第、或是问病、或是诉讼等,这些是测字联想的控制因素,所写的字则是联想的结果。荣创立的“词的控制联想测验”在运用控制联想时,一是看反应时间,一是看联想的内容“词”;测字只作字的分拆,不看反应时间;荣格是用词做刺激,而测字是用求测内容做刺激。联想汉字还与求测者的思维有关。当存在心理问题时,其潜意识思想思维相对集中(如“三句不离本行”),求测者有这个心理问题时,测字就形成了一个关于该心理问题的控制联想,因而联想汉字就可能反映潜意识。

3.5.2 测士分析是对汉字的进一步联想。形形色色的测字分析方法是联想的控制因素,如象形法属于象形联想、谐音法属于谐音联想。

3.6 测字如何反映心理

3.6.1 汉字具有音、形、义及可拼拆四个联想特征,从而为测字分析人的心理结构提供了可能。一是汉字同音字多,谐音联想就有了可能。中国人讲究谐音禁忌,谐音联想可以反映潜意识的担忧,二是汉语讲究“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即是会意联想。三是通过汉字拼拆联想本质上是揣测人的心理变化的一种可心理沟通工具。四是汉字的象形和会意均能产生象征意义,使得心理联想进一步深化。当人们因心理问题而产生某种联想时,也会有意无意地联想到用某种方式代表某种心理问题的汉字。另外,汉字构架具有美学特征,使得联想富有审美的意义,从而增强联想的愉悦性,这进一步使汉字的心理信息得到强化。

3.6.2 测字对潜意识的化妆作用。精神分析学说认为,人的潜意识有化妆作用。汉字的可拼拆性及独特的音、形、义特征,使得汉字可成为潜意识化妆的合适媒介。制作字谜就对字谜作者对汉字进行联想,测字是求测者对汉字进行联想,这两者都有化妆作用。所不同的是制字谜是字的形成在前,字的化装在后;测字则是字的化装在前,字的形成(求测者对字的联想)在后。前者是意识起作用,后者是潜意识起作用;前者反映智慧,后者反映心理。

3.6.3 测字中暗示的运用。测字有时能准确预测心理事件的发生,是求测者出于对测字术的真诚信服,产生强大的暗示效果。根据对280个测例的分析测士的暗示作用使预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最高达到45%左右。

3.7 其他

3.7.1 如何评价测字中运用其它心理分析法的问题

人们指责测字虚伪性时,常把测士在测字时相当多地运用了“察言观色”做为根据。如果把测士们看着心理学家,“察言观色”是对求测者必需的方法。中国哲学讲究整体论和系统论,其思辨讲究“旁证博引”,测士遵循整体和系统思维,“察言观色”作为辅助,提高了测字分析的准确性,这对以测字为手段的心理咨询是有益无害的。任何心理测验方法都有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准确,测士不是为测字而测字,在客观上以测字从事心理诊断和咨询。同时,测士运用其它心理观察法正说明了测士并不迷信测字术,这对于从事测字的专业人士来说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3.7.2 测字是不成熟的心理测验(或分析):一是联想字数少,所反映的信息量少,误差大;二是没有发挥求测者在对字分拆联想上的主动性,从而使汉字拼拆变成测士的主观武断;三是测字仅为测士经验的积累,缺乏实验心理学的论证。四是文字学及文字游戏的地位日益被削弱,特别是对测字的全盘否定,阻碍了把测字发展为汉字联想心理分析学的进程。

3.7.3 测字是中国古代心理学发展高水平的标志

测字萌芽于秦汉,成熟并兴盛于唐宋,理论完善于明清。随着西方心理学特别是心理测验方法的发展和传入,测字才逐步衰落。测字的衰落还有人为的因素。测字产生用至兴盛时期,正是我国生产力在世界上最为发达的时期。那时的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均处于领先地位,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心理学的进步,中国古代哲学、中医学、文字学中的心理学思想尤其丰富。由于汉字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使得成为尚未成为独立学科的心理学最优先利用并与之结合的学科,测字产生后也就不能成为带心理学标记的心理测验方法而被人们归列到方术之中。然而测字是当时世界上最早的利用联想进行心理测验的方法,从它成熟时算起,比西方联想心理学的产生早了1000年。测字同时是一种心理学分析的方法它比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早19个世纪。测字是世界上最早期的心理咨询方式之一。测字在今天看来仍然是精华多于糟粕,研究测字的心理学原理对于建立和发展中国心理学体系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样,研究测字对发展中国文字学和宏扬汉字文化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杨昶、宋传银编著:古代测字术注评,北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01版。

詹绪左、朱志良著:中国古代测字术,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21版。

宋传银、杨昶著:神秘的测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月111版。

新华词典纂组编:新华词典,商务印书馆,1988年修订版616页。

约瑟夫。洛斯奈著(郑泰安译):精神分析入门。百花文艺出版社,19871158页。

钟友彬著:中国心理分析,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2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