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有两种东西可以治病:一是药物,二是语言”

——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


药物和谈话,是医生治疗病人的两个最重要和经常使用的临床手段。医生在掌握一些药物治疗的基本要领的同时,学习、掌握一些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操作技术,也是非常必要的和有益的。

一、心理治疗的概念
心理治疗是医生(心理治疗师)应用心理学科学原理、为促进病人心理和身体健康所开展的临床实践活动。心理治疗是一种以助人为目的的专业性的人际互动过程,治疗师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互动方式影响病人或其他求助者,引起心理、行为和躯体功能的积极变化,以达到治疗疾病、促进疾病康复和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

心理治疗的主要学派:精神分析、行为疗法、认知疗法、以人为中心疗法、家庭治疗等。心理治疗的方式:个体治疗及集体(小组)治疗,以面谈为主,其中个体治疗还可以采用书信、电话等方式。


640 (3).jpg


二、治疗关系
治疗关系是治疗师与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职业化的人际关系。治疗师通过治疗关系对病人产生心理影响,病人则借助于这种关系中的支持性因素而发生心理改变、成长。

治疗关系的实质是治疗师与病人在心理治疗中所结成的一种工作联盟,治疗师与病人要以相互配合的方式进行工作,犹如两个人一同相互配合划船过河一样。治疗关系体现在治疗师与病人之间的心理互动、情感交流之中,它是治疗师开展心理治疗工作、帮助来访者以更适宜的方式思考和行事的基础。

治疗关系是建立在治疗师与来访者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的,治疗师在治疗关系中尽力提供一定程度的促进条件,包括: 共情、尊重、真诚和简洁具体等。罗杰斯认为,没有建立起令人满意的治疗关系,是许多心理、咨询和治疗不能成功的原因。

心理治疗关系的性质:
1、新的人际关系:不批评(完全的接纳、让病人自然地成长、更加人性化),不包办代替(不剥夺成长的机会),不偏倚(公正客观) ;
2、亲密的人际关系:亲密且平等的关系,安全感的需要;
3、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不落案日,促进人性发展的。

三、心理治疗的设置

心理治疗中的设置,是心理治疗师预先设计的、要求治疗师与病人共同遵守的、针对心理治疗的实际操作过程的具体安排和基本职业规则。

治疗设置是心理师职业工作的具体体现,是治疗师开展职业工作的必要条件,维护治疗师和病人双方各自的利益,是病人获得有效的心理治疗帮助的重要保障。因此,设置需要医患双方共同遵守与维护。


治疗设置主要有关系设置、时间设置、保密设置等,还包括治疗任务、目标、疗程、收费等的协议内容。每次心理治疗会谈的时间一般为50分钟,每周1至5次会谈。心理治疗往往需要多次会谈才能完成,如果会谈次数少于20次,属于短程治疗,如果会谈次数多于50次,则属于长程的心理治疗;20次至50次之间,则属于中等长度的心理治疗。

四、心理治疗的基本过程

心理治疗的疗程,既可以说是单次会谈的过程,也可以说是整个治疗的全过程。心理治疗的基本过程,可以分为如下五个阶段
1、建立关系,全面深入地了解情况,收集资料,采用倾听、观察、提问、对质、澄清等手段;
2、进行心理功能的诊断与评估,包括现象学诊断与评估和心理治疗学的诊断与评估;
3、确定治疗计划与目标,与病人达成协议;
4、帮助与指导,采用情感反映技术、沉默、理解、解释等手段;
5、治疗结束与总结。


v2_ebf8bb2babee4d0da6bea47f6914b0e8_img_000.jpg


五、心理会谈的基本原则
心理会谈的基本原则反映了心理治疗关系的基本性质,是心理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遵循的基本操作法则。心理治疗操作中,体现为 :

1、以病人为中心。病人是具有疾病痛苦的求助者,也是自我康复的建设者,心理治疗的承受者、消费者、收益者,治疗师必须坚持以帮助病人作为心理治疗工作的根本目的。

2、平等、尊重、信任。心理治疗的主体是病人,治疗师是职业的助人者,治疗师的心理会谈只有通过病人的内在能动性而
发挥作用。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只有始终坚持平等、尊重、信任的原则,以病人为主体,不包办
代替,不强权支配和粗暴地控制病人,充分调动和发挥病人的心理能动性,才能使心理治疗产生助
人的效用。

3、职业化的人际互动。在平等、尊重、倾听等的基础上,医生要适度地保持主动,对病人的表现做出及时而恰当的回应如共情、情感反映、理解与解释等,以专业性的、职业化的互动方式,积极影响病人,引导病人,使之获得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改变。

4、保密原则。在心理会谈中,经常会涉及到病人的个人隐私等内容,医生只有承诺对病人的隐私内容进行保密才能得到病人的信任,减轻病人的心理防御,增强病人的安全感,使心理会谈深入有效地进行。

5、整体性、系统性、发展性。精神症状,属于心理功能的异常,表现为环境适应障碍,特别是人际关系不良精神症状经常是多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在心理内部,认知、情感和行为,可以互为因果,个体与环境的关系,既可以是产生精神症状的原因,也可以是精神症状的临床表现,两者也可以互为因果。心理功能是连续变化、动态发展的。心理治疗必须坚持整体观、系统观、发展观,坚持认知、情感、行为的统一,个体与环境的统一,既往经历与当前心理功能状态及未来心理发展的统一。

6、积极取向,促进健康。病人虽然是存在疾病痛苦或心理功能缺损,但是,心理治疗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健康,而不仅仅是治疗疾病。因此,医生不仅是在帮助病人治疗疾病、促进康复,更重要的是努力促进病人的心理健康发展。

微信图片_20230707120432.jpg


六、心理治疗的适应症

1、对病人的要求。心理治疗通过治疗师与病人之间的人际互动而产生疗效。因此,心理治疗首先需要病人具有接受心理治疗的内在愿望并主动寻求心理治疗的帮助;其次,需要病人具有一定的自我认知、反省和自我调节能力,需要病人对自己的症状能够从心理的角度来认识和思考,并愿意对产生症状的心理原因进行深入的探讨,在自我认知、理解和自我反省的同时,努力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获得新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以矫正原有的错误认知和行为应对方式,更好地适应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再次,需要病人能够安排时间前来进行心理会谈,具有治疗费用的经济支付能力,保证会谈能够持续地进行;最后,要求病人能够努力地适应社会,尽力坚持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规律,能够与治疗师之外的社会他人(如亲人、同事、朋友等)进行人际交往和心理沟通,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较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2.适应症。由于心理治疗主要是通过治疗师与病人之间的心理互动而发挥效用,所以,除了上述对病人的基本要求外,心理治疗的适应症主要是针对心理因素在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发展与转归等方面起较大作用的一些疾病,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轻中度的抑郁障碍、进食障碍、性心理障碍、性功能障碍、睡眠障碍、分离(转换)型障碍,心身疾病等,而重度抑郁发作的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急性期、严重的人格障碍、意识障碍等则不适合做心理治疗。

3、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的选择。应激相关障碍、轻度人格障碍、神经症及轻中度抑郁障碍等的病人,如果病人拒绝服用药物,愿意承受疾病痛苦,只接受心理治疗,这是完全可以的,医生对这些病人完全可以单独采用心理治疗而不必合并药物治疗,如果病人愿意在服用药物的同时再接受心理治疗,也是可以的,药物治疗合并心理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重度抑郁发作或伴有严重自杀观念的抑郁症病人,精神分裂症的急性期病人,要首选药物治疗,而在急性期过后或者症状缓解后,在坚持正规服药的同时,如果再能结合心理治疗,则非常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减少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