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壁垒,走向融合: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中的中西医学对等之道
2018年,国家十部门联合印发的《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绘就了蓝图。其中明确要求:“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对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等给予技术指导,对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进行治疗和心理干预。”然而,细察当前体系,一个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已然显现:作为“指导者”的心理治疗师乃至精神科医师,其知识体系与认证标准几乎完全建立在西方心理学及精神医学的范式之上,与弘扬传统文化及“中西医并重”的国家战略存在显著脱节。 更值得深思的是,一种单向的知识壁垒正阻碍着真正意义上的融合:中医师需经培训“加注”才能涉足精神障碍诊疗,而精神科医师却无必要了解中医智慧的相关规定。这种不对等,揭示了实现“中国特色”之路上的深层困境。
一、 矛盾的核心:主流体系与本土文化的断裂
当前心理治疗师资格考试大纲,全然围绕西方精神医学(DSM/ICD诊断系统)和心理学流派(认知行为、精神分析等)构建。这一设计源于现代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历史路径——其自诞生之初便由西方科学范式所主导。此举固然有助于快速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职业体系,但其代价是系统性忽视了植根于中国文化的本土心性学说与实践。
中医心理学思想博大精深,其“形神一体”、“天人相应”的整体观,“七情内伤”的病因学,以及通过中药、针灸、情志相胜、导引气功等进行调治的方法,是一套完整且历经千年实践检验的健康智慧。将其排除在主流认证体系之外,无异于将文化的“根”与服务的“树”分离,导致中国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缺乏最深层的文化底蕴与最广泛的社会认同。这与国家层面强调的“文化自信”和“中西医并重”方针,形成了理念与实践的鲜明悖论。
二、 不对等的困境:单向规训与双向融合的缺失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体系性的不对等。
在现行规则下,一名中医师若想在其专业领域内更深入地诊治神志病(精神心理障碍),往往需要通过培训考核以“加注”精神医学方向。这一要求的实质,是让中医体系向西方医学标准主动靠拢,以获得体系的“准入许可”。反之,一位精神科医师则完全无需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这种单向的知识要求,传递了一个清晰的潜台词:西方心理学是普世的、科学的“标准语言”,而中医则是需要被“规训”和“验证”的地方性知识。
这种不对等带来了三重弊端:
违背原则:2017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及2020年施行的《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均做出了“中西医并重”的法律规定,然而,在精神心理障碍的诊疗领域却明显暴露出不对等,这实质上动摇了“中西医并重”的基石,强化了西医的主导霸权,而非平等对话。
阻碍协作:缺乏共同语言的专业人员无法进行有效协作。精神障碍的西医诊断并非基于病因学诊疗,而是症状学诊断,特别是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障碍的诊断无疑给患者贴上的沉重的标签。这种诊断与中医情志疾病诊断显然有其弊端。精神科医师因不了解中医,无法科学评估其疗效与安全性,可能产生误判或排斥,使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方案。
限制发展:它窒息了中西医在碰撞中创新发展的可能性,使得“结合”流于表面,难以产生引领世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创性心理治疗模式。
三、 破局之道:从结构性改革走向双向融合
要解决上述矛盾,必须超越零敲碎打的修补,进行前瞻性的顶层设计和结构性改革。
修订核心大纲,注入文化基因:最直接的措施是推动国家主管部门修订心理治疗师等职业资格考试大纲。应增设“中医心理学基础”或“本土心理疗愈思想”作为重要模块,将其从选修边缘提升至必修地位。同时,应尽快出台中医心理师专业技术资格标准,大力发展中医心理师。这也需要中医心理学界率先完成知识体系的现代化梳理与实证研究,用严谨的学术语言和证据说话。
改革医学教育,构建共同基础:从源头上,应在临床医学(西医)专业的本科教育中普遍开设《中医学概论》或《中医心理学思想》必修课。目标非培养西医开中药,而是培养其文化理解力与跨学科尊重,为未来的协作打下基础。同样,中医教育也应加强现代心理学与精神医学的教学。
建立双向通道,鼓励交叉认证:打破单向的“加注”逻辑,构建双向的继续教育与认证体系。鼓励精神科医师通过学习中医课程获取继续教育学分,同样认可中医师学习现代诊疗技术。可探索设立“中西医结合心理治疗”专项能力认证,吸引双方人才共同学习、共同认证。
推崇团队协作,实践真正融合:在政策上鼓励医院(尤其是精神专科医院)建立真正的多学科协作团队(MDT),将中医师纳入核心团队。通过定期的联合门诊、病例讨论,让不同体系的思维在临床实践中直接对话、取长补短,这是最生动、最有效的融合方式。
结语
《试点工作方案》的愿景,是构建一个扎根中国大地、服务中国人民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若其核心专业力量的知识库中缺乏中国文化的精髓,若其体系内部仍存在单向的知识壁垒,则“中国特色”将无从谈起。
欢迎报名参加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委会传统文化与中医心理治疗培训(第四期)
-------------------------
报名咨询:阿呆老师,13720180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