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心灯 让心中充满光明 ——心理治疗师角色训练有助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庚子除夕到辛丑初一,是笔者60年后过的第二个春节。除夕之夜,回父母家静思守孝。这是除夕第一次与母亲阴阳两隔,也是人生甲子除夕的第二次与母亲阴阳两隔。之所以说第一次与母亲阴阳两隔,是因为母亲在庚子年十月辞世。这个除夕永远地与母亲阴阳两隔了。之所以又说是第二次与母亲阴阳两隔,因为60年前的除夕,自己还是母亲腹中生长数月的胎儿。
当除夕之夜来临,按照过年的风俗将父母留给我们的整座小楼各个房间电灯一一点亮,妹妹也点亮了祖神祭台的油灯。跪在祭台前,凝望那盏从儿时除夕到如今的“灯”,感受阴阳两隔的父母,回忆从不到3岁到如今的历历往事,未觉得父母不在,仍然可以做心的交流,双亲的音容依然在那盏油灯照亮的空间里。
所谓阴阳两隔,笔者感悟不过是交流中有些障碍罢了。但在点亮一盏灯之后,就有了方向与光明。其实,当要思念已故的长辈亲人,随时可以点亮自己的心灯,亲人的音容就会立马显现在自己的眼前,呈现与亲人生前面对面的交流场景。
昨天下午,一位心理治疗师助考班学员发来的新年祝福,也说这几天反复在听笔者讲授的心理治疗课程。并说笔者的普通话比他讲的好。其实这点到了自己作为一个讲师最明显的短板与痛处。自己的普通话属于比较糟糕的那种水平,特别是在思维迸发、或者相对疲劳的时候,普通话边说就边走样了。
俗话说没有完美的个人,但可以有完美的团队。稍差的教师遇上优秀的学员,也能产生完美的学习。对于普通话讲的不标准的专业课教师,学员可能要更在课前反复阅读教材,熟悉各种专业词汇,这样才可以及时理解讲者所说的发音不标准的那些词。讲者讲的语音不标准,作为一种困难,学员在课前做好功课就显得越发重要,或者课后反复回看回听,多花了时间来补讲师发音不标准的短板,结果将会让自己掌握的知识更加地扎实。学会帮教师补短板,岂不是比教师厉害?!
学习心理治疗,掌握心理治疗的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是训练作为心师的角色也十分重要。而倾听是心师的一项基本能力。倾听除了包含了认真听,还包含了能听得懂。而听得懂是要有非常强的语言交流适应能力。自己曾在一个地方语言复杂的山区生活工作10余年,那里的人说四种不同的方言。虽然说自己不怎么会说,但想听他们说话的时候,基本上能听懂。所以倾听的角色训练也是要培养“听”的同理心、耐心和静心。正如给笔者发来新春祝福的那位同学所说“比他的普通话说的好一些”就是他强烈的同理心体现;而且春节假期几天来一直在听我的讲授视频,也说明有足够的耐心;在春节的繁华里能安心下来听我不那么标准的普通话,说明他还保持了一颗宁静之心。他是把笔者作为讲师的讲授,视为一个来访者的叙述,用一种心理师的角色去倾听讲者的讲述,这样的角色与心态,自然就能克服讲者普通话不标准所带来的障碍。
其实,学习任何知识与技能,首先在于要点亮心灯,为自己的学习建立方向指引。这盏心灯即是指路明灯。有了光明指引,何愁目标不能达成?只要灯不灭,就一定能来到目标达成之地的灯前。
在点亮心灯的问题上,要学习盲人,盲人就是因为有了心灯,生活才跟我们一样光明。而有时我们明眼人,若没点亮心灯,就会感到生活如同黑暗,失去光彩。心灯是我们克服任何困难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虽然力量强大,但非常不安全,很容易被夺走。
在我们乡村的习俗中,讲究保持祖神祭台“神灯”是24小时不灭的长明灯,它需要有人的呵护,也需要有精心的维护,及时添油,防范风吹。这种呵护需要虔诚之心,需要执着之心,也需要光明之心,这是对“除夕守岁不能睡”习俗的一点小小感悟。
心理治疗师的思维是要对未知保持积极兴趣,对困难和问题的解决保持斗志,同时以自省之心看待来访者,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对策,一定会练就极强的适应来访者的能力,只有对来访者极强的适应,才会产生更强的影响力,从而成就一个优秀的心理治疗师。
感谢昨天那位以新年祝福形式对笔者责善的心理治疗师。其实他是一个以学员名义来体验心理治疗的知名企业家和眼科医学专家,而且对于心理学有着成功独到的建树。这种放下身段来体验心理治疗,甘当一名心理治疗学生的心态,是有着何等宽广的胸怀和博大的情怀,不禁让人顿生十分的敬意。
最后,再复读一遍《大学》的后三段:“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祝所有的心理治疗师报考学员能顺利通过今年的资格考试!也祝所有的读者朋友:新春快乐!幸福安康!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