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阳明心理研究院自2018年开展心理治疗师专业能力培训,2022年,又开展了中医心理师专业能力培训,经过三年多的的实践,逐步实现了中医心理师培训的专业化与系统化。现为了实现中医心理师专业能力培训的标准化和规范

化,特别制定《中医心理师专业能力培训认证标准(2025年试用版)》,并面向医疗卫生与心理健康行业和社会各界征集修订意见,帮助其不断提升中医心理师专业能力培训认证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


湖北阳明心理研究院中医心理师专业能力培训认证标准

2025年试用版)

规范中医功法、中医五音疗法和中医心理治疗及养生的语言和行为,引导职业教育培训的方向专业岗位技能评价提供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国家中医药管2023426日发布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国中医药结合发〔20233号)、国家卫健委等11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卫老龄发〔202225号),扩大医养结合服务队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客观需要立足培育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医养健康促进分会、湖北阳明心理研究院、广州市社会心理公益协会、郑州全人心理科技研究院、医院职业化管理网等共同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中医心理师专业能力培训认证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一、制定本标准的政策背景

2017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更为坚实,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中医心理技术融合了中医学及传统文化心理疗法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于老年人的医养结合有着十分重要的文化滋养与医疗养生保健的作用。

2022718日,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应急部、市场监管总局、医保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卫老龄发〔202225号),共有15条,其中第11条“加强人才培养培训”中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紧缺人才培养,将老年医学、护理、康复、全科等医学人才,养老护理员、养老院院长、老年社会工作者等养老服务与管理人才纳入相关培养项目。……大力开展医养结合领域培训,发挥有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作用,进一步拓宽院校培养与机构培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培训路径。……(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民政部、国家中医药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心理咨询师虽然于2017年退出国家考试目录,但仍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社会公示版)》中的社会工作职业中,职业编码:2-07-10-03 心理咨询师。这项政策的变化表明,心理咨询师属于社会与行业管理的社会工作职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于20234月还发布了《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非医疗)》,这些对于中医心理技术在养生保健行业的应用提供一个可行的政策法规依据,获得一个中医心理保健技术培训证书将是成就广大心理咨询师培训者职业愿望的好机构。

20239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关于印发的国卫财务发【202327号文《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2023年版)》中将“放松功治疗、中医五音治疗、中医心理治疗”等中医心理项目列入,并在中医五音治疗、中医心理治疗中明确提出“中医心理师”专业岗位新名词。中医心理师是融合了现代心理咨询、中医情志及传统文化心理的新专业岗位,特别适合于医养结合。

二、本《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的《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2023年版)》国卫财务发【20232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国中医药结合发〔20233号)为依据严格按照《国家职业标准编制技术规程2023年版》有关要求职业活动为导向、职业技能为核心为指导思想对医疗护理员从业人员的职业活动内容进行规范细致描述对各等级从业者的技能水平和理论知识水平进行了明确规定。

、本《标准》本着传统中医与现代临床医学的平等概念,对中医心理师行业标准参照执业医师只设助理中医心理师和中医心理师二个等级,以促进中医心理师的平等交流合作与技术创新。

四、本《标准》包括专业岗位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权重表四个方面的内容本《标准》制定过程中考虑了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变化对本职业的影响以及本职业的发展趋势。

五、本《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核准的作品登记证书(国作登字-2022-L-10233767)《湖北阳明心理研究院中医心理技术(中医心理师)岗位能力认证培训课程体系及培训方案》为基础制订,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

六、本《标准》由湖北阳明心理研究院起草,适用范围为湖北阳明心理研究院中医心理师培训学员及相关合作机构。本标准知识产权归湖北阳明心理研究院所有。

中医心理师专业岗位能力培训认证标准

1. 1 专业岗位名称

中医心理师

1. 2 专业岗位编码

(无)

1. 3 专业岗位定义

中医心理师是在系统掌握现代心理咨询与治疗基础理论及方法的基础上,运用中医诊疗、传统文化及本土化心理技术专业技术人员,经过主管部门或用人单位考核聘用的,在医养结合机构、社区养生保健机构和医疗中医诊所等中医心理诊疗科室从事健康管理、心理咨询、中医养生保健及中医心理治疗的专业技术岗位。本培训标准将根据行业业管理的政策法规及标准和用人单位的要求的动态变化及时修订本岗位能力认证培训标准,以切合社会及用人单位的需要。

1. 4 专业技能等级

专业岗位分二个等级,助理中医心理师和中医心理师

1. 5 专业岗位环境条件

室内常温。

1. 6 专业能力特征

身心健康,大脑思维、语言清晰,四肢灵活动作协调具有体力和耐力具有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

1. 7 受教育程度

大专或相当学历

1. 8 专业能力培训要求

1. 8. 1 培训参考时长

助理中医师不少于150标准学时;中医心理师不少于100标准学时。

1. 8. 2 培训教师

培训助理中医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中医心理师或相关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中医心理师须具有本职业证书3年以上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2年以上。

1. 8. 3 培训场所设备

理论知识培训在标准教室或计算机房进行操作技能培训在具有必备的实操设备、模拟教具及中医心理治疗用品的实训室进行。

1. 9 专业能力评价要求

1. 9. 1 申报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报助理中医心理师:

1年满18周岁拟从事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工作。

2)取得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合格证书或参加中医心理师专业能力基础培训合格证书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报中医心理师:

1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满 5 年。

2取得助理中医心理师培训合格证书三级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

证书后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满 3 年。

3取得心理学、医疗卫生各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毕业证书含在读应届毕业生

1. 9. 2 评价方式

分为理论知识考试操作技能考核理论知识考试以笔试、在线考等方式为主主要考核从业人员从事本职业应掌握的基本要求和相关知识要求操作技能考核主要采用现场操作模拟操作等方式进行主要考核从业人员从事本职业应具备的技能水平。

理论知识考试操作技能考核和综合评审均实行百分制成绩皆达 60 以上为合格。

1. 9. 3 监考人员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

理论知识考试中的监考人员与考生配比不低于 1 : 15且每个考场不少于 2 名监考人员操作技能考核中的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不低于 1 : 10且考评人员为 3 以上单数综合评审委员为 3以上单数。

1. 9. 4 评价时长

理论知识考试时间不少于 90分钟;操作技能考核时间不少于30分钟

1. 9. 5 评价场所设备

理论知识考试在标准教室或计算机房进行操作技能考核在具有必备的实设备模拟教具及中医心理操作用品的实训室进行。

2. 基本要求

2.1专业道德

2.1.1专业道德基本知识

2.1.2专业守则

1纪守法依规从业

2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3团结协作主动配合。

4尊重来访关爱生命。

5严谨求实遵守规程。

6优质服务人际和谐。

2. 2 心理治疗学基础知识

2.2.1基础知识

(1)心理学基础知识

(2)人类心理发展(重点是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

(3)人格理论

(4)社会心理学理论

(5)文化与心理卫生

2.2.2人相关专业知识

(1)精神病学基础

(2)心理测验与评估

(3)健康心理学与心身医学

2.2.3 专业知识

1)心理治疗概论

2)心理治疗师

3)心理治疗中的共同因素

4)心理动力学治疗

5)个人中心治疗

6)行为治疗

7)认知治疗

8)婚姻与家庭治疗

9)危机干预

10)团体心理治疗

11)森田疗法

12)催眠治疗

13)归因治疗

2.3 中医心理学基础

2. 3. 1现代中医心理学理论及方法概论

1)传统中医心理学的渊源

2)现代中医心理学的发展

3)现代中医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2.3.2中医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1)阴阳学说

2)五行学说

3)形神合一论

4)心主神明观

5)整体论

2.3.3中医心理的脏腑学说

(1)五脏

(2)六腑

(3)奇恒之腑

2.3.4中医心理的经络学说

(1)经络

(2)腧穴

2.3.5中医心理的“精、气、血、神”学说

(1)

(2)

(3)

(4)

(5)精、气、血、神之间的关系

2.3.6人格体质论

(1)阴阳五态人格体质划分

(2)“阴阳二十五人”的人格特征 

2.3.7情志学说

(1)中医“七情”概述

(2)七情生理基础

(3)情志与疾病的关系

2.4 传统中医心理技术

2.4.1 中医四诊及辨证技术

2.4.2 针灸推拿疗法

2.4.3 中医意疗(中医情志疗法)

2.4.5 中医五音疗法

2.5 传统文化心理术

2.5.1 中国道家认知疗法

2.5.2 心学认知疗法

2.5.3 移空疗法

2.5.4 传统艺术疗法(含绘画、手工制作等)

2.5.5 汉字心学疗法(含书法治疗、汉字游戏、阳明心学认知疗法)

2.6 本土化心理技术

2.6.1 悟践疗法

2.6.2 书法治疗

2.6.3 中医意象疗法

2.6.4 主客观疗法

2.6.5 无障碍心理疗法

2.6.6 疏导心理疗法

2.6.7 点通疗法

2.7 中医心理养生技术

2.7.1 中医心理养生原则

2.7.2 常用中医心理养生方法

2.8 中医功法

2.8.1 八段锦(坐法,站法)

2.8.2 太极拳

2.8.3 易筋经

2.8.4 健康养生“六字诀”

2.8.5 正念冥想

2.8.6 王禽戏

2.8.7 站桩功

2.9其他基础知识

2.91 安全与急救知识

1急救常识

2安全防护常识

3职业防护知识

4不良事件预防及初步处理

2. 92 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相关知识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知识

3《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相关知识

4《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相关知识

5)《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相关知识

6《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相关知识

7《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相关知识

8《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相关知识

9《医疗机构投诉管理办法相关知识

10《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护法相关知识

12)《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2023年版)》相关知识

13)《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相关知识

14)其他: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伦理规范等相关知识

3. 工作要求

本标准对医养助理中医心理师和医养中医心理师的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要求依次递进高级别涵盖低级别的要求。

3.助理中医心理师

职业功能

工作内容

技能要求

相关知识要求

1.身心状况评估

1.1心理测验与评估

1.1.1 熟练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操作及报告解读

1.1.2 熟练掌握生活事件量(LES)表操作及报告解读

1.1.3 熟练掌握生活满意度指数(LSI)操作及报告解读

1.1.4 熟练掌握瑞文推理测验标准型(SPM)操作及报告解读

1.1.5 熟练掌握卡特尔16人格测验(PE16)操作及报告解读

1.1.6 熟练掌握学业成就责任问卷(IAR)及儿童学习适应性调查表(CSAQ)操作及报告解读

1.1.1 心理健康评估的要求

1.1.2 生活应激测验的要求

1.1.3 生活应激测验的要求

1.1.4 智力测验的要求

1.1.5 人格测验的要求

1.1.6 学习测验的要求

1.2.中医四诊

1.2.1 望诊:熟练掌握面色、舌苔的基本形态及辨证方法

1.2.2 切诊:掌握浮沉迟数四种脉象的鉴别

1.2.1 中医望诊的基本要求

1.2.2 中医脉诊的基本要求

1.3 .医技检查报告单阅读

1.3.1 熟练掌握心电图报告单诊断结果解读

1.3.2 熟练掌握脑影像报告结果解读

1.3.1 心电图检查及结果报告的相关要求

1.3.2 脑影像: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及结果报告相关要求

2.建立咨询与治疗关系

2.1 治疗关系

2.1.1 掌握一般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共情、积极关注、尊重、真诚可信和具体化技术)

2.1.1 治疗关系的定义、性质和特征,影响治疗关系的因素,治疗中的转介

2.2 心理治疗不同阶段的操作

2.2.1初始访谈与信息的收集

2.2.2 目标建立

 

2.2.1来访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环境因素收集要求、来访者所涉及问题的时间、地点、情景、事件的前因后果、来访者对事件的认知及在事件中的前后情绪反应

2.2.2 目标建立的意义、目标概念及分类,建立目标的要求

3.会谈技术

3.1 非言语技巧

3.1.1 非言语行为的不同方面

3.1.2 非言语行为的观察与运用

 

3.1.1 中医心理师运用目光、面部表情、身体移动与姿势、声音特征的要求相关知识

3.1.2 观察来访者目光、面部表情、身体移动和姿势、声音特征的要求相关知识

3.2 倾听技巧

3.2.1 提问技巧

3.2.2 鼓励与重复

3.2.1 开放式与封闭式提问要求的相关知识

3.2.2 鼓励与重复要求的相关知识

3.3 影响技巧

3.3.1 共情与鼓励

3.3.2 解释

3.3.1 共情与鼓励要求的相关知识

3.3.2 解释要求的相关知识

4.针炙推拿

4.1 艾炙

4.1.1 艾条炙

4.1.2 艾盒炙

4.1.1 艾条炙要求的相关知识

4.1.2 艾盒炙要求的相关知识

4.2 刮痧

4.2.1 刮痧

4.2.1 刮痧要求的相关知识

4.3 拔罐

4.3.1 火罐

4.3.2 抽气罐

4.3.1 火罐要求的相关知识

4.3.2 抽气罐要求的相关知识

4.4 指针

4.6.1 一指禅法

4.6.2 点法

4.6.3 掐法

4.6.1 一指禅法要求的相关知识

4.6.2 点法要求的相关知识

4.6.3 掐法要求的相关知识

4.5 推拿

4.7.1㨰法

4.7.2 揉法

4.7.3 推法

4.7.4 摩法

4.7.5 擦法

4.7.6 抹法

4.7.7 搓法

4.7.8 按法

4.7.9 拿法

4.7.1㨰法要求的相关知识

4.7.2 揉法要求的相关知识

4.7.3 推法要求的相关知识

4.7.4 摩法要求的相关知识

4.7.5 擦法要求的相关知识

4.7.6 抹法要求的相关知识

4.7.7 搓法要求的相关知识

4.7.8 按法要求的相关知识

4.7.9 拿法要求的相关知识

5.传统中医心理术

5.1中医意疗

5.1 .1情志相胜

5.1.2 说理开导

5.1.3 移精变气

5.1.4 顺情从欲

5.1 .1情志相胜要求的相关知识

5.1.2 说理开导要求的相关知识

5.1.3 移精变气要求的相关知识

5.1.4 顺情从欲要求的相关知识

6.传统文化及本土化心理疗法

6.1传统文化心理疗法

6.1.1 中国道家认知疗法

6.1.2 心学认知疗法

6.1.3 移空疗法

6.1.4 汉字写心游戏疗法

6.1.1 中国道家认知疗法要求的相关知识

6.1.2 心学认知疗法要求的相关知识

6.1.3 移空技术要求的相关知识

6.1.4 汉字写心游戏疗法要求的相关知识

6.2本土化心理技术

6.2.悟践疗法

6.2.2 主客观疗法

6.2.无障碍心理疗法

6.2.疏导心理疗法

 

6.2.悟践疗法要求的相关知识

6.2.2 主客观疗法要求的相关知识

6.2.无障碍心理疗法要求的相关知识

6.2.疏导心理疗法要求的相关知识

7.综合技能

7.1 健康教育

7.1.1 个案心理健康教育

7.1.1 个案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的相关知识

7.2安全管理

7.4.1 中医心理咨询与治疗纠纷防范

7.4.2 中医心理咨询与治疗纠纷应急处理

7.4.3 中医心理信息安全防范

 

7.4.1 中医心理咨询与治疗纠纷防范求的相关知识

7.4.2 中医心理咨询与治疗纠纷应急处理求的相关知识

7.4.3 中医心理信息安全防范求的相关知识

3.2 中医心理师

工作内容

技能要求

相关知识要求

1.1心理测验与评估

1.1.1 熟练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操作及报告解读

1.1.2 熟练掌握生活事件量(LES)表操作及报告解读

1.1.3 熟练掌握生活满意度指数(LSI)操作及报告解读

1.1.4 熟练掌握瑞文推理测验标准型(SPM)操作及报告解读

1.1.5 熟练掌握卡特尔16人格测验(PE16)操作及报告解读

1.1.6 熟练掌握学业成就责任问卷(IAR)及儿童学习适应性调查表(CSAQ)操作及报告解读

1.1.1 心理健康评估的要求

1.1.2 生活应激测验的要求

1.1.3 生活应激测验的要求

1.1.4 智力测验的要求

1.1.5 人格测验的要求

1.1.6 学习测验的要求

1.2.中医“四诊”

1.2.1 望诊:熟练掌握面色、舌苔的基本形态及辨证方法

1.2.2 切诊:掌握浮沉迟数四种脉象的鉴别

1.2.1 中医望诊的基本要求

1.2.2 中医脉诊的基本要求

1.3 .医技检查报告单阅读

1.3.1 熟练掌握心电图报告单诊断结果解读

1.3.2 熟练掌握脑影像报告结果解读

1.3.1 心电图检查及结果报告的相关要求

1.3.2 脑影像: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及结果报告相关要求

1.3.3 脑功能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单光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PET)检查及结果报告相关要求

2.1 治疗关系

2.1.1 掌握一般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共情、积极关注、尊重、真诚可信和具体化技术)

2.1.1 治疗关系的定义、性质和特征,影响治疗关系的因素,治疗中的转介

2.2 心理治疗不同阶段的操作

2.2.1初始访谈与信息的收集

2.2.2 目标建立

2.2.3 制定方案与付诸行动

2.2.4 评估与结束

2.2.1来访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环境因素收集要求、来访者所涉及问题的时间、地点、情景、事件的前因后果、来访者对事件的认知及在事件中的前后情绪反应

2.2.2 目标建立的意义、目标概念及分类,建立目标的要求

2.2.3 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做方案决策、计划管理及评价方案的相关知识

2.2.4 评估治疗与结束治疗的时间管理及评估结束阶段的工作要求相关知识

3.1 非言语技巧

3.1.1 非言语行为的不同方面

3.1.2 非言语行为的观察与运用

3.1.3 不同沉默现象

3.1.1 中医心理师运用目光、面部表情、身体移动与姿势、声音特征的要求相关知识

3.1.2 观察来访者目光、面部表情、身体移动和姿势、声音特征的要求相关知识

3.1.3 鉴别与处理创造性沉默、自发性沉默、冲突性沉默的要求相关知识

3.2 倾听技巧

3.2.1 提问技巧

3.2.2 鼓励与重复

3.2.3 简述与对感受的反应

3.2.1 开放式与封闭式提问要求的相关知识

3.2.2 鼓励与重复要求的相关知识

3.2.3 简述与对感受的反应的要求与相关知识

3.3 影响技巧

3.3.1 共情与鼓励

3.3.2 解释与指导

3.3.3 自我暴露与反馈

3.3.4 面质与即时化

3.3.1 共情与鼓励要求的相关知识

3.3.2 解释与指导要求的相关知识

3.3.3 自我暴露与反馈要求的相关知识

3.3.4 面质与即时化要求的相关知识

4.1 艾炙

4.1.1 间接炙

4.1.2 艾条炙

4.1.3 艾盒炙

4.1.1 间接炙要求的相关知识

4.1.2 艾条炙要求的相关知识

4.1.3 艾盒炙要求的相关知识

4.2 刮痧

4.2.1 刮痧

4.2.1 刮痧要求的相关知识

4.3 拔罐

4.3.1 火罐

4.3.2 抽气罐

4.3.1 火罐要求的相关知识

4.3.2 抽气罐要求的相关知识

4.4 针刺

4.4.1 耳针(耳穴丸压法)

4.4.2 皮肤针

4.4.3 指针(一指禅法)

4.4.1 耳针(耳穴丸压法)要求的相关知识

4.4.2 皮肤针要求的相关知识

4.4.3 

4.6 指针

4.6.1 一指禅法

4.6.2 点法

4.6.3 掐法

4.6.4 心理针灸

4.6.1 一指禅法要求的相关知识

4.6.2 点法要求的相关知识

4.6.3 掐法要求的相关知识

4.6.4 心理针灸要求的相关知识

4.7 推拿

4.7.1㨰法

4.7.2 揉法

4.7.3 推法

4.7.4 摩法

4.7.5 擦法

4.7.6 抹法

4.7.7 搓法

4.7.8 按法

4.7.9 拿法

4.7.10捏法

4.7.11 振法

4.7.12 抖法

4.7.13 拍法

4.7.14 摇法

4.7.1㨰法要求的相关知识

4.7.2 揉法要求的相关知识

4.7.3 推法要求的相关知识

4.7.4 摩法要求的相关知识

4.7.5 擦法要求的相关知识

4.7.6 抹法要求的相关知识

4.7.7 搓法要求的相关知识

4.7.8 按法要求的相关知识

4.7.9 拿法要求的相关知识

4.7.10捏法要求的相关知识

4.7.11 振法要求的相关知识

4.7.12 抖法要求的相关知识

4.7.13 拍法要求的相关知识

4.7.14 摇法要求的相关知识

5.1中医意疗

5.1 .1情志相胜

5.1.2 说理开导

5.1.3 移精变气

5.1.4 顺情从欲

5.1.5 暗示诱导

5.1.6 志意以绳

5.1.7 宁神静志(正意顺念)

5.1 .1情志相胜要求的相关知识

5.1.2 说理开导要求的相关知识

5.1.3 移精变气要求的相关知识

5.1.4 顺情从欲要求的相关知识

5.1.5 暗示诱导要求的相关知识

5.1.6 志意以绳要求的相关知识

5.1.7 宁神静志(正意顺念)要求的相关知识

5.2 占梦术

5.2.1 阴阳五行类推法

5.2.2 脏腑辨证纳梦法

5.2.3 怪梦归痰法

5.2.4 求本还原法

5.2.5 辨析翻译法

5.2.1 阴阳五行类推法要求的相关知识

5.2.2 脏腑辨证纳梦法要求的相关知识

5.2.3 怪梦归痰法要求的相关知识

5.2.4 求本还原法要求的相关知识

5.2.5 辨析翻译法要求的相关知识

6.1传统文化心理疗法

6.1.1 中国道家认知疗法

6.1.2 心学认知疗法

6.1.3 移空技术

6.1.4 传统艺术疗法(含绘画、手工制作等)

6.1.5 汉字心理疗法(含书法、汉字游戏疗法)

6.1.1 中国道家认知疗法要求的相关知识

6.1.2 心学认知疗法要求的相关知识

6.1.3 移空技术要求的相关知识

6.1.4 传统艺术疗法(含绘画、手工制作等)要求的相关知识

6.1.5 汉字心理疗法(含书法、汉字游戏疗法)要求的相关知识

6.2本土化心理技术

 

6.2.悟践疗法

6.2.2 书法治疗

6.2.中医意象疗法

6.2.主客观疗法

6.2.无障碍心理疗法

6.2.疏导心理疗法

6.2.点通疗法

6.2.悟践疗法要求的相关知识

6.2.2 书法治疗要求的相关知识

6.2.中医意象疗法要求的相关知识

6.2.主客观疗法要求的相关知识

6.2.无障碍心理疗法要求的相关知识

6.2.疏导心理疗法要求的相关知识

6.2.点通疗法要求的相关知识

7.1中医心理养生

7.1.1 中医心理养生原则

7.1.2 常用中医心理养生方法

7.1.1 中医心理养生原则要求的相关知识

7.1.2 常用中医心理养生方法要求的相关知识

8.1 来访者健康教育

7.1.1 个案心理健康教育

7.1.1 团体心理健康辅导

7.1.1 个案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的相关知识

7.1.1 团体心理健康辅导要求的相关知识

8.2 中医心理带教

7.2.1 中医心理见习带教

7.2.2 中医心理实习带教

7.2.1 中医心理见习带教要求的相关知识

7.2.2 中医心理实习带教要求的相关知识

8.3 中医心理科研

7.3.1 中医心理疗法临床验证

7.3.2 本土化心理疗法创设

7.3.3 中医心理疗法学术论文撰写

7.3.1 中医心理疗法临床验证要求的相关知识

7.3.2 本土化心理疗法创设要求的相关知识

7.3.3 中医心理疗法学术论文撰写要求的相关知识

7.4安全管理

7.4.1 中医心理咨询与治疗纠纷防范

7.4.2 中医心理咨询与治疗纠纷应急处理

7.4.3 中医心理信息安全防范

7.4.4 心理危机干预一般能力

7.4.1 中医心理咨询与治疗纠纷防范求的相关知识

7.4.2 中医心理咨询与治疗纠纷应急处理求的相关知识

7.4.3 中医心理信息安全防范求的相关知识

7.4.4 心理危机干预一般能力求的相关知识

权重表

4.1 理论知识权重表

4.2 技能要求权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