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心理师:一“新”四“中”,定位新时代身心健康“治人”之道
在社会及相关部门共同推动下,一个崭新的卫生专业类别正在进入公众视野——中医心理师。这一专业不仅被《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2023年版)》正式认定为新质生产力时代的新型卫生人力资源,更承载着文化传承与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
何为中医心理师?其核心定位可概括为“一新四中”。
“新”:新专业、新生产力、新文化特色
中医心理师既不是传统中医师的简单延伸,也不是西方心理学派的复制品。它诞生于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下,是一门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特色、融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心理技术的复合型专业。
他们“能文能武”——既掌握中医传统手法与文化心理技法,又具备防治结合、身心兼治的综合能力。这一专业的设立,标志着中国在卫生人力资源分类中,首次出现了不同于医、护、技的全新专业类别。
“中”之一:立足“治人”之“中”
“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中医心理师的第一个“中”,正源于此。
他们的核心任务不是宏观社会心理问题(如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也非单纯的心理障碍治疗(如心理治疗师),而是重点关注人的心理成长与身心健康问题,恰处于“治人”的中道位置。
“中”之二:情志贵于“中和”
中国文化讲究“中和”,中医心理学尤其注重情志的平衡状态。情志应当不偏执、不极端,趋于平和稳定,如此才能让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保持持久和谐。
中医心理师的工作重点正是通过调节情志,帮助人们恢复和维持这种“中和”状态,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身心健康。
“中”之三:理论坚持“中正”
中医心理师的理论体系建立在品字形的中正结构之上:
引领方向:以包含红色文化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理论为引领
两翼支撑:以中医情志理论和科学心理学理论为支撑
这一理论框架融合了传统中医情志心理学、优秀传统文化心理学和科学心理学三股洪流,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中医心理学体系。
“中”之四:技术追求“中合”
作为独立于医、护、技的新专业类别,中医心理师必然要与时俱进,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合,成为新时代技术的掌控者和使用者。
同时,他们整合了中医身心同调、手法与心法并用、情志疗法、中医功法、药膳疗法等综合防治方法,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综合干预体系。
中医心理师:新时代的新专业群体
中医心理师,既非传统中医人,也非科学心理人,而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医技法,同时具有时代创新能力、掌握当代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时代新专业群体。
在健康中国建设的新征程中,中医心理师将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融合东方智慧与西方技术、兼顾身心健康的重要力量,为国人心理健康提供更加全面、更具文化适配性的专业服务。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了解更多关于中医心理师的专业培训、资格认证和服务信息。一起见证这一新兴专业的发展与成长!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委会传统文化与中医心理治疗培训(第四期)线下培训将于今年11月8日至10日在武汉举办,协办单位是武汉市社会心理行业协会和湖北阳明心理研究院。
欢迎报名参加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委会传统文化与中医心理治疗培训
-------------------------
报名咨询:阿呆老师,13720180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