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心理咨询师来说,理解并遵循伦理守则是执业的基础。我们来系统地比较一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卫协,CMA MH)的《心理服务伦理守则(试行)》和中国心理学会(心学会,CPA)的《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二版)》

核心结论:心理咨询师究竟要学哪一个?

答案是:两个都要学,但侧重点和角色不同。

中国心理学会伦理守则:是“专业基石”和“行业金标准”。

必须精读、深学、并严格遵循。 它是目前国内临床与咨询心理学领域最具体、最系统、最具操作性的伦理文件。如果你是在心学会注册系统下的咨询师、在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工作、或希望获得最权威的专业认可,这个守则是你的核心执业依据。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伦理守则:是“通用指南”和“行业基本盘”。

需要了解和参考。 它的覆盖面更广,适用于各类心理服务人员。如果你工作的机构(如医院、社区、EAP公司)更认可心卫协,或者你希望了解更广泛的、非严格临床模式下的心理服务伦理,这个守则提供了重要的框架。

简单比喻:

心学会守则 像是给“专科医生”看的《内科学诊疗指南》,非常精深、具体。

心卫协守则 像是给“全科医生和健康管理师”看的《全民健康指导原则》,覆盖面广,是基础要求。

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应当以心学会的守则为专业核心,同时参考心卫协的守则以了解更广泛的行业背景和不同服务场景下的要求。

共同点

1.两个守则都基于普遍接受的咨询伦理原则,核心精神是一致的。

2.核心原则相通: 都强调 “善行、责任、诚信、公正、尊重” 这五大基本原则。

3.保护来访者权益: 都将来访者的福祉和权利放在首位,强调保密、知情同意、避免伤害。

4.规范专业关系: 都明确禁止利用专业关系剥削来访者(如性关系、经济剥削等)。

5.强调专业能力: 都要求咨询师在自身能力范围内工作,并保持持续的专业学习。

6.关注社会责任: 都提到了咨询师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促进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

不同点

以下是两个守则最关键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定位、适用范围、专业深度和具体条款上。

比较维度

中国心理学会(CPA)《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二版)》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CMA MH)《心理服务伦理守则(试行)》

制定主体与定位

专业学会:由中国心理学会授权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制定,专注于临床与咨询心理学领域的精深专业规范,强调学术性与科学性。

行业协会:由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制定,覆盖教育、健康促进、社区服务等所有心理服务场景,定位更通用化、应用化,侧重实践中的伦理原则。

适用范围

仅限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治疗师等专业注册人员,要求严格的资质认证与继续教育。

面向所有心理服务提供者,包括医生、护士、社工、教师、企业管理者等,覆盖非专业背景的多元从业者。

结构与专业性

结构严谨,分为 7 章(总则、专业关系、隐私权与保密性、职业责任等),包含大量具体场景解释、决策树和操作指南,可操作性极强。

结构相对宏观,分为总则、专业责任、服务责任等,条款概括性强,需从业者自行解读应用,缺乏详细场景指引。

关键具体差异

1. 知情同意:需书面记录咨询设置、费用、风险、保密例外等细节,明确要求向来访者解释评估工具的信效度及局限性。2. 双重关系:禁止与来访者发生性或亲密关系,结束关系后 3 年内不得建立新关系,并提供多重关系规避流程(如签署知情同意、寻求督导)。3. 远程专业工作:单独设立章节,详细规范网络咨询的知情同意、技术保障、跨地域伦理等问题。4. 伦理决策:提供分步式决策模型(如识别问题评估风险选择方案记录过程),并附具体案例解析。5. 处罚与申诉:与注册系统” 直接挂钩,违规行为(如双重关系、泄密)可触发调查、警告、除名等明确程序,结果公示。

1. 知情同意:原则性要求告知来访者权利,但未规定具体内容(如费用结构、风险细节),未强制书面记录。2. 双重关系:禁止与来访者发生性关系,但未明确非性双重关系的处理方式(如经济利益冲突),缺乏时间限制(如结束关系后的禁止期)。3. 远程专业工作:未单独成章,相关要求分散在专业关系” 和 隐私权” 条款中,未涉及网络咨询的技术安全规范。4. 伦理决策:仅强调遵循伦理原则,未提供具体决策工具或流程。5. 处罚与申诉:未建立独立执行机制,依赖行业自律,未明确违规处理流程及公示制度。

对文化敏感性的强调

单独设立尊重与文化敏感性” 章节,要求考虑个体差异、文化背景对咨询的影响,并提供跨文化沟通策略。

在总则中列为基本原则之一,但未展开具体操作指引,需从业者自行结合文化背景调整服务。

伦理委员会与执行

设立注册系统伦理工作委员会,负责处理投诉、制定培训标准,并与法律程序衔接。

未明确设立全国性伦理委员会,仅提到行业自律” 和 机构内部监督,执行依赖地方或机构自行管理。

典型案例处理

2024 年某咨询师因与来访者发生性关系被注册系统除名,并公示违规信息,成为国内首个公开处理的伦理案件。

暂无公开的全国性伦理违规处理案例,行业内伦理争议多通过内部协商解决。

最新修订动态

第二版于 2018 年发布,2023 年通过注册系统开展伦理培训更新,强化数字化伦理(如 AI 辅助咨询)和多元性别议题。

试行版于 2025 年 月发布,尚未启动正式修订,但强调 适应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需求

可取之处与如何取舍

中国心理学会守则的可取面(强烈推荐深入学习):

1.深度与可操作性: 它是解决日常咨询中伦理困境的“工具书”。当你遇到保密例外、双重关系、危机情况时,它能提供清晰的思考路径和行动指南。

2.专业权威性: 在心学会注册系统内,它是衡量咨询师专业水平的标尺,遵守它是专业身份的象征。

3.与时俱进: 第二版特别增加了网络咨询等新兴领域的伦理规范,非常贴合现实发展。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守则的可取面(推荐作为补充)

1.广度与包容性: 它有助于咨询师理解自己在更广泛的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中的角色,特别是在与医生、社工等多学科团队合作时。

2.基础性与普及性: 对于初学者或非临床背景的心理服务人员来说,它的语言相对更易于理解,是建立伦理意识的良好起点。

3.行业底线: 它代表了整个心理卫生行业对伦理的基本共识,是所有从业者都应遵守的“底线”。

给心理咨询师的最终建议

首要精通心学会守则: 将《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二版)》作为你职业生涯的核心教科书和案头手册。反复阅读,参加相关的伦理培训,并在案例讨论和督导中不断实践其决策模型。

参考借鉴心卫协守则: 了解《心理服务伦理守则(试行)》的基本框架和原则,特别是当你服务的场景超出严格的一对一咨询时(例如,做企业讲座、社区活动等),它能提供更贴合场景的指导。

融合与实践: 在实际工作中,两个守则的精神是互补的。以心学会守则为“骨架”,确保专业深度;以心卫协守则为“视野”,理解行业生态。最终目标是将伦理内化为一种专业素养,而不只是机械地遵守条文。

关注更新: 两个守则都是动态发展的文件,尤其是心卫协的“试行”版未来可能会有更新,需保持关注。

总而言之,“精CPA,通CMA MH” 是目前对心理咨询师最有利的学习策略。

发布 |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心理服务伦理守则(试行)

发布 |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二版)

欢迎报名参加湖北阳明心理研究院的各项心理专业岗位能力认证培训:
心理治疗师 中医心理师 心理评估师 心理管理师 意象催眠师 心学疗愈师 

报名咨询:13720180269(阿呆老师)

阿呆.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