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写过一篇《情感剥夺的你是否也看不见他人?》。“情感剥夺”就是你的情绪和你的感受被忽视,被他人的情绪或感受掩盖。通俗地讲,就是你不该有情绪,你的情绪和感受没有那么重要,而你的学习或工作等才是最重要的,没人在意你的情感。
c964c9d39b77f21819ee780cb83a0a03.jpg

什么是“情绪剥夺”,可能很多人听到这个词,但没完全明白它的意思,或者觉得这样的情绪太普遍,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上升到被剥夺的高度。下面我举几个情绪剥夺的例子:

例1:小明在班级成绩一直都是前10名,数学、语文成绩总在95分以上,但妈妈总说他为什么拿不到前三,为什么没有考一百分。这次小明因为吃坏了肚子,影响了考试,只考了90分,他拿着只有90分的数学卷子不敢让妈妈知道,但是妈妈肯定还是要看他成绩的,他忍着肚子疼把卷子交给妈妈。

小明:“妈妈,对不起!这次数学只考了90分。”

妈妈:“什么,只考了90分,你不考100分也就算了,怎么成绩还下降了?”

小明“我中午吃了凉的饺子,肚子疼,有几道题来不及做完。

妈妈:“肚子疼,题都做不完了吗?我头疼还不得好好工作,别找借口。”

小明:“·······”

妈妈:“愣着干啥,赶紧学习去,下次再考得不好,看你还找什么理由。”

ddd1c31594ae71570c77434589586b93.jpg

例2:李霞和张武的感情一直都很好,夫妻之间没有什么大的矛盾,但李霞在张武面前有时总莫名感觉到很压抑,但是又弄不清楚自己为什么压抑。李霞向张武倾诉工作中的委屈时,还没等李霞倾诉完,张武马上表示理解她的委屈,并说自己也经历过这种委屈,然后大谈自己委屈的感受,以此表示他理解李霞的委屈。有时,李霞高兴的事情跟张武分享时,张武也表现得比她自己还高兴,好像这件值得高兴的事是张武的而不是李霞的。这一次,李霞的一个大项目夺得了标的,这让她不仅收益还有在单位的地位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么大的喜悦她太想找人分享了,她兴高采烈地回到家。

李霞:“张武······”

张武:“碰到你们单位的同事说你的项目中标了,啊,真的是太高兴了!”

李霞:“是的,我的项目中标了·····”

张武:“这么大的项目中标了,那我们是不是要好好庆祝一下,你看我们去哪里庆祝比较好?”

李霞:“是我的项目中标了,你干嘛搞得比我还兴奋?”

张武:“我替你高兴,这还有错吗?”

李霞:“你那么高兴,你去找人庆祝吧,我累了,休息去了。“

张武:”你这人,真是莫名其妙······“

5098fe79dc3450ed7bbf9b9ce83193ea.jpg

例3:疫情期间,人人都怕感染新冠病毒,这不仅让身体难受,也耽误工作;现在疫情放开了,人人都有感染病毒的风险,可能很多人都对感染病毒的人能产生感同身受,可以切身理解那种难受的感觉。然而感染新冠带给人的症状却因为体质等因素,每个人体验到的痛苦是不一样的,所以感同身受也有很大差异。刘刚一直是个很勤奋的人,体质也很好,他相信自己不会中招,就算中招也会很快恢复;很不幸,刘刚感染新冠了,且还很严重。他从不敢耽误工作,这次不得已耽误工作要跟领导请假了。

刘刚:“曹经理,这次的项目您交给其他人做吧,我可能感染病毒了,很难受。”

领导:“我现在也很难受,嗓子还疼,咳···咳···”

刘刚:”我是真的很难受,感觉完不成这个项目。“

领导:”我在理解你,你看我现在还不是在工作吗."

刘刚:"```````"

领导:"感染新冠了,可以不来单位,居家办公总可以吧。”

61c73af9dbc6d3288f47d8a62006053c.jpg

以上三个例子只是我们生活中的冰山一角,好像都是不值一提的情绪,说出来都觉得矫情。然而这些情绪却正在侵蚀我们的情感健康,继而侵蚀身体健康。长期的情绪压抑得不到疏解,不好意思宣泄,因为得不到理解,最后总是会要身体来承受的。

而从小就被否认、被忽视的情绪,长大后就觉得自己是个不配被爱的人;觉得自己的需求是不会被满足的,只有自己做到了符合他人期待的成就才能被喜欢,才能被认可。而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是不重要的,是不配被理解的。

因此,很多情绪一再得不到了解时,往往会表现得像个孩子一样闹脾气,甚至会恼羞成怒。而愤怒,往往是自我保护的机制,是用来掩盖自己内心的孤寂与悲伤。然而,不了解的人,就会觉得他们愤怒得莫名其妙,没有道理,不看场合,或不理性等。

9d2eb45f2aaedc9c188b1a72c6a1a208.jpg

其实,有很多的情绪只要说出来就好了,他们自己知道那没多大的事,自己也能处理好引起情绪的事件。但偏偏有人就是不让你说,哪怕你只是想分享、或你高兴的情绪都被硬生生给憋回去,让你喜悦的心情都得不到释放。而你还要能接纳他们的或高兴、或悲伤的情绪。

网络上就有很多来访说他们的咨询师为了表达自己的共情,表现得比来访者本人还悲伤、还愤怒,有的甚至哭得泣不成声,这够共情了吧。但为什么来访者反而觉得被伤害了呢?这就是“情绪被剥夺”的感觉,你好像还无法说出他不应该这样。

就是来访者是很悲伤、是很愤怒,但他们是来发泄悲伤和愤怒的,而你表现的悲伤和愤怒盖过了他们的悲伤和愤怒;或者他们觉得自己的悲伤和愤怒其实没那么严重,就是想找人倾诉一下,把堵在心里的情绪梳理一下,把怄的气顺一下。但你的表现不是让他们觉得自己的悲伤不算悲伤,愤怒也不值得愤怒;就是让他们好像还要反过来安慰你的悲伤,要来熄灭你的怒火。这让他们怎么不感觉自己被伤害呢!?d422876aebc6a57d794f0a892caba8a9.png

情绪能不被剥夺,只需要相信并接纳他人所有的情绪和痛苦是真实的,哪怕你不能感同身受,但你相信他所说的,所表达的感受是真实的,而你是在积极的、并认真对待他/她的情绪感受。

很多情绪剥夺者往往是自己的情绪从小到大没被人看到过、相信过,承认过;直至自己也不会承认、接纳自己有悲伤、高兴、愤怒等等的情绪,又怎么能理解接纳他人的悲伤和愤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