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和中医心理师是我国心理健康服务领域三类重要的专业角色。三者既有联系,也存在明显区别,其资格要求、执业范围及政策定位各有不同。

一、资格与认证方式

心理咨询师:属于职业资格证书,自2002年开考,2017年起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已取消,目前尚无后续统一的职业认定政策。其性质属于社会工作职业范畴。

心理治疗师:属于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职称)证书,需在医疗机构相关岗位工作满一定年限,并通过逐级考试获得。报考条件严格,需具备相应学历、专业背景,且须由所在医疗机构出具社保、人事档案及报考审批证明。其执业严格限定于医疗机构内。

中医心理师:是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控局2023年才确定的心理新专业,目前尚未纳入国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目录。依据《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2023年版)》,可经中医心理专业学术机构培训并取得相应证书后从事中医心理治疗。其专业定位独立于医/护/技之外,被视为“第四类卫生专业类别”。

二、执业范围与法律依据

心理治疗师:依据《精神卫生法》规定,与经过心理治疗培训的精神科医师共同构成可从事心理治疗的专业群体。

中医心理师:源于《中医药法》与《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中西医并重”的指导思想。可从事两类服务:一是中医心理治疗(需经专门培训),二是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其依据还包括《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2023年),服务范围不限于医疗场景,更具市场灵活性。

中医心理治疗属于新增医疗服务项目,其操作人员包括三类:经培训的中医师、护士或中医心理师。从学科关系看,中医心理治疗可视为心理治疗体系中的一个子集,但在理论基础上区别于西方心理学体系。

三、发展路径与市场定位

心理治疗师走的是医疗卫生体系内的职称晋升路径,专业性强、门槛高,服务场景集中于医疗机构。

中医心理师目前虽无独立资格考试,但可通过两种路径发展:一是取得心理治疗师资格,二是通过中医学学历背景考取中医执业医师。此外,因其可广泛参与健康咨询与养生保健服务,在大健康市场中具备显著的本土化优势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心理咨询师自统考取消后行业准入较为宽松,但其服务范围仍主要属于社会服务领域,与医疗系统有明确界限。

四、联系与区别

三者共同构成我国心理健康与身心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资质属性、执业场景和政策依据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心理治疗师属医疗系统内的专业技术职称,服务具有医学属性;

心理咨询师属社会服务领域,目前缺乏统一准入管理;

中医心理师则横跨医疗与健康促进两大领域,既可在医疗机构从事中医心理治疗,也可在更广泛的大健康市场中提供养生保健服务,体现出较强的政策支持与本土文化适应性。

在未来,中医心理师如能进一步明确职业资格认定机制,有望成为整合中医传统理论与现代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力量。

附:中医心理师:以新质生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护国民心身健康

在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今天,各类专业领域都在迎来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其中,中医心理师作为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健康服务的新兴专业,不仅具有鲜明的“新质生产力”属性,更承载着弘扬中华文化、筑牢文化自信的重要使命。

✨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型专业?

新质生产力强调技术赋能、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中医心理师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它依托源远流长的中医情志调理、脏腑辨证及优秀传统文化心理学等理论,结合现代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形成适宜性强、易普及、文化契合度高的专业技术体系。相比西方心理学路径,它更贴近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与表达习惯,具备显著的可推广优势。

🌿 弘扬中华文化,抵御西方文化渗透

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心理学体系长期占据主流,某种程度上形成文化与学术话语的隐形渗透。而中医心理师的出现,正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有力复兴。它根植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道家哲学、儒学和心学等经典,强调“形神一体、心身同治”,不仅在技术上提供本土化方案,更在文化层面强化我们的身份认同与思想自主。

⚕️ 技术适宜,普及性强

与严格限定在医疗系统内的心理治疗师不同,中医心理师的服务场景更为多元——既可进入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中医心理治疗”,也可在社区、健康管理机构、养生保健场所中开展服务。其技术手段(如情志相胜、导引调理、五行音乐等)简单实用、易学易用,有利于快速培养人才、扩大服务覆盖,真正实现“技术下沉”和“文化普惠”。

🔮 未来已来:政策支持+市场潜力

自《中医药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发布以来,国家明确鼓励发展中医心理服务。中医心理师既可参与医疗系统内的心理健康服务,更可走向大健康产业,在非医疗场景中提供文化亲近、百姓信赖的健康咨询与调理服务,市场空间广阔。

结语:

中医心理师,不仅是一个新职业,更是一种文化回归与技术创新的结合体。它响应国家“中西医并重”的号召,以新质生产力为导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为中国人提供真正适合自己的心健康解决方案。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推动中医心理师发展,已不仅是行业需要,更关乎文化传承与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战略。

湖北阳明心理研究院中医心理讲师马恩祥简介:中医心理师岗位能力认证培训教材《中医心理学基础及治疗方法》主编,全国中医康养创新创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医养健康促进分会候任副会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传统医学与性养生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心理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委会委员。出版有《中医心理学基础及治疗方法》《心理治疗师高频考点及思维训练》《现代医院管理模式无障碍管理》《医疗服务设计“产品”化方案》《医院职业化管理探索与实践》等专著六部。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了解更多关于中医心理师的专业培训、资格认证和服务信息。一起见证这一新兴专业的发展与成长!

欢迎报名参加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委会传统文化与中医心理治疗培训

(点此查看第一期培训详情)
(点此查看第二期培训详情)

-------------------------

报名咨询:阿呆老师,13720180269

阿呆.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