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是一种短小、灵活的文学形式,来源生活,反映生活,反映作者的情绪及心理。但不同体裁文学作品的情绪及心理表征各不相同。笔者发现:有负性情绪及心理(即不愉快的情绪及心理)的人在自由联想状态下,常常回忆情绪词、同形字、同音字或疑问词[1]。诗通过对字词逐一的推敲,并且按一定的平仄、韵律和表达方式严密组合,这实质是有意识的汉字联想。假定上述现象也是诗词表现负性情绪及心理的形式,那么诗词中它们应与负性情绪及心理呈相关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 诗词的选择 以公开出版的《唐宋律诗选释》(88首)、《绝妙好诗》(200首)、《唐宋词一百首》(100首)三本诗词集共388首诗词为材料[2.3、4],编者的评注作为判定负性情绪及心理的依据。
        1.2 负性情绪表征设定
        1.2.1 直接式 有负性情绪及心理意义的字词。
        1.2.2 迭字式 两个相同的字前后相叠。
        1.2.3 同字式 诗中有两个以上的字相同但不相迭。
        1.2.4 疑问式 使用疑问词或疑问句。
        1.2.5 其它式 除上述模式外的其他表现形式。
        1.3 差异显著性检验 

        三本诗词集在负性情绪及心理的五种表征上的差异,经多样本率卡方检验,结果均无显著性意义,显示编者在选编作品时,受个人倾向性的影响很小。
        2 结论
        2.1 一般结果
        2.1.1 负性情绪表征分布 388首诗中,直接式表征共计172首,占44.3%;迭字式104首,占26.8%;疑问式100首,占25.7%;同字式92首,占23.7%;其它式61首,占15.7%。
2.1.2、负性情绪表征出现频率 直接式表征为91.5%,迭字式为80.7%,疑问式为75.4%,同字式为69.7%,其他式为22.8%,卡方检验有显著性。
        2.1.3 负责情绪分类 《绝妙好诗》将200首诗词分成忧国、感愤、述志、怀古、吟边、乡情、伤离、言情、叙事、写景、记游和咏物等12类,直接式表征(89首)负性情绪出现频率:除写景诗为57.1%外,其它均在80%以上;疑问式表征(61首):忧国、感愤、言情类负性情绪出现频率均为100%;迭字表征(68首):感愤、怀古、乡情、伤离负性情绪的频率为100%,言情诗为88.9%;同字表征(75首):忧国、感愤、怀古、吟边等诗中,负性情绪出现频率为100%。
        3 讨论
        3.1 负性情绪表征的特征分析
        3.1.1 诗词以负性情绪及心理活动表现为主要特征 388首诗词选自西周至清朝末年的数百名作者,但主要是唐宋时代的作品,表现负性情绪及心理活动的诗词占60.69%。其可能原因:负性情绪及心理产生的印象深刻,造成的创伤较大;而正性情绪及心理相对容易被遗忘,刺激不够强烈和持久。唐宋及其前后的诗词作家多数是上层知识分子,由于政治上失意,或生活穷困潦倒,或婚姻不自由,或因流离羁旅,客住他乡,以致表现出忧国忧民,不满社会现实,前途失意,思念故乡亲人等心理。诗的功能仍是反映社会,表现自我,批评人生。孔子说“诗可以怨。”怨,就是对人生的批评和控诉。欧洲文艺批评家亚诺尔也说过:“诗为人生的批评。”
        3.1.2 直接式是表现负性情绪心理的最主要形式 251首负性情绪心理的诗词中,出现负性情绪字词的占68.53%。《唐宋律诗选释》中51首表现负性情绪心理,其中19首用情绪词表现悲哀忧愁情绪(如悲、愁、忧、惆怅等词)、28首表达痛苦悔恨心理(如恨、悔、肠断、心碎、叹、惜、泪、泣、涕、哭、病等词)、7首表达孤独情绪(如孤、独、凄凉、寂寥等词)。
        3.1.3迭字、同字表征富有情绪感染力 不少著名感愤、怀苦、乡情、伤离、言情、吟边等诗词中,屡屡出现迭字,如“纷纷、年年、萧萧、萋萋、 历历、寂寂、漠漠,阴阴、森森、寂寂、离离、悠悠”等。迭字表达负性情绪及心理可能是由于:负性心理情结强烈困扰潜意识,造成重复回忆,使诗词作者的情感得到尽情渲泻;两个字相迭,吟唱起来能使声音回旋跌宕,同一个字的反复咏叹,声音形成撞击,引发联想,使强烈的情感体验从内心抒发出来。迭字可能产生独特的生理心理效应。“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四声变化引起呼吸器官的不同运动,通过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和调节情绪和心理反应。运动员在比赛前,常常作深呼吸,以调整紧张的情绪。两个字相迭,强化了中枢某种心理信息的传送。平声字相迭,如不愉快时发拟声字“唉...、啊...”,心理上会感到舒服一些、轻松一些。平声字“唉、啊”,发声既不能低,声音还必须拖得较长,使气流从肺中缓缓排出,肺脏气体残留很少,有一吐为快的感觉,从而把胸中的怨气、怒气、闷气尽情渲泻出来。所以感叹词(唉、啊、呜、呼、哀、哉)绝大多数是平声字。由于迭字的独特音韵效应,使得诗词具有浓厚的艺术感染力。
        律诗和词多数通篇押一个韵,有些古诗词也可以换韵。韵多数押平声韵,也有押仄声的。一首诗里,几个同韵的平声字放在律对诗句的末尾,配合吟唱时的停顿,在时差上也可起到迭字的效应。同字的出现也可形成一种回环节奏,有类似于迭字的音韵学效果。
        3.1.4 疑问是诗词表达情感的另一种重要表征 在忧国、感愤、言情等诗词中,疑问方式可能用来表现负性情绪心理。疑问手法也许能够引发作者进一步的沉思与联想,产生余音缭绕的效果;疑问还可能引起悬念,以突出诗词的意境;疑问说明了心理体验的复杂性,而复杂心理表现更能得到读者的心理印证,而引起共鸣。
        4 诗词负性情绪表征的心理意义
        4.1 诗词创作可以用来分析诊断心理健康状况 诗词本来是寄托情志,抒发内心情感的。这种内心情感有些能意识到,有些则意识不到。有人认为“诗创作是有意识与无意识结合的产物”,诗词通过心理表征反映潜意识,结合对诗词的立意、煅字炼句以及进一步修改等过程的分析,可以了解到诗词作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4.2 诗词创作可以用来调节情绪及心理 一个人通过诗词创作,本身就实现了负性情绪心理的渲泻;诗词煅字炼句亦是作者对人生的思索过程,对其心理矛盾进行发掘,寻求解决的过程。欧阳修曾提出诗创作“穷而后工”的心理规律。童庆炳认为:“穷”作为诗人遭受的内部和外部的挫折,使他的缺失性体验达到某种极限,使其心理能量蓄积到饱和,而产生心理失衡。诗歌创作作为一种审美创造活动,就是释放、宣泄人的被压抑的心理能量,降低紧张水平,恢复人的心理平衡的一条途径5。 “穷”是诗歌创作的发动力,它作为诗人缺失性的情感体验,深刻地塑造了诗人的个性。这说明写诗既能反映情绪和心理,又能充实精神生活,获得审美情趣,陶情养性,增进身心健康的作用。
         4.3情绪表征法的文学应用 情绪表征法可作为诗词的一种修辞手法 诗歌创作需要有修辞手法,笔者曾尝试运用情绪表征法创作诗词,通过朗诵这样的诗词明显增强的感染力。流传至今的许多古代绝妙好诗,平仄对仗,韵脚并不工整,但却感人至深,其原因就在于有上述几种表征方式。525心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