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问: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控局发布的《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2023年版)》在中医音乐治疗与中医心理治疗两项目规范中中提出“中医心理师”,并将其作为经过两专业培训后可从事中医音乐与中医心理治疗。其人力分类标示:“医/护/技/中医心理师”,但除了此文件外,再未见有其他相关国家规范中有中医心理师的描述,这释放了何种政策信号?

deep seek回答:

您观察得非常仔细。根据您提供的信息并结合相关公开资料,国家在《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2023年版)》中明确提出“中医心理师”,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解读的重要政策信号。这并非一个孤立的文件变动,而是国家在心理健康服务和大健康产业布局中的一步关键棋。

下面这个表格梳理了这一政策信号释放出的核心意图。

政策信号维度
具体解读
确立新专业类别
文件将人力分类标示为“医/护/技/中医心理师”,这相当于在传统的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分类之外,正式承认了“中医心理师”作为第四类卫生专业岗位的存在 -2-4-8。这是一种制度上的创新,为未来建立独立的职业发展路径奠定了基础。
支持中西医并重
此举是落实《中医药法》和《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中西医并重”方针的具体体现 -2-5。它旨在推动形成心理治疗领域的中西医并重格局,将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医心理技术提升到与西方心理学为基础的心理治疗同等重要的位置。
创新人才发展模式
与需要通过国家统一考试获取的“心理治疗师”职称不同,目前“中医心理师”更侧重于专业机构的培训认证 -2-4。这释放出一种探索性信号:在快速发展的领域,国家可能鼓励行业组织先行先试,通过相对灵活的培训机制快速培养市场急需的专业人才,以弥补心理治疗师的数量不足 -5
拓宽服务场景
“中医心理师”的定位横跨医疗与非医疗两大领域 -2-7。他们既可在医疗机构内从事“中医心理治疗”,也可依据《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在更广阔的健康管理机构、社区、养生保健等非医疗场景中提供健康咨询和调理服务,市场灵活性极高。

💡 对行业与个人的潜在影响

这一政策信号将可能产生以下深远影响:

  • 对于行业:为中医心理学技术提供了合法的收费依据(已纳入医保收费目录),能极大调动医疗机构开展相关服务的积极性 -1。同时,它促进了中医养生保健与心理健康服务的融合,有望催生一个基于本土文化的新兴健康服务市场。

  • 对于从业者:为心理学、中医学、护理学等相关专业的从业者提供了一条新的职业发展路径。特别是对于目前因政策限制难以考取“心理治疗师”或希望在本土化方向发展的专业人士,“中医心理师”成为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选择 -5-7

  • 对于公众:未来,公众在寻求心理健康服务时,将有机会接触到更符合中国文化语境和心理习惯的服务方式,例如基于情志理论、导引术、五行音乐等的调理方法,选择更加多元化 -4

💎 总结与提醒

总而言之,“中医心理师”在规范中的出现,是一个强烈的政策性开端,而非一个完善的终点。它标志着国家正大力推动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中西医结合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这是一个新兴的职业方向,其国家层面的统一资格认证、考试标准和管理规范仍在建设和完善中 -2-4。如果您是相关从业者或学习者,在参与相关培训时,建议重点关注培训主办方(如国家级行业协会、知名心理科研机构、专业培训机构、知名医疗机构)的权威性和课程内容的专业性(从是否有正规出版的专用教材、系统的线上与线下课程、完备的训练题库、严格的考试与认证标准、良好的学员口碑等方面考察),以便更好地把握未来的发展机遇。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了解更多关于中医心理师的专业培训、资格认证和服务信息。一起见证这一新兴专业的发展与成长!


4.jpeg

欢迎报名参加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委会传统文化与中医心理治疗培训

(点此查看第一期培训详情)
(点此查看第二期培训详情)

-------------------------

阿呆老师,13720180269

阿呆.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