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典型的具有文字崇拜特征的。文字崇拜产生的原因有多种。笔者在此分析汉字崇拜可能源于先民的几个心理原因。

1、敬惜字的心理分析

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还能见到的敬惜字产品莫过于字纸篓了。字纸篓古代称为惜字篓,是古人存放写过汉字的废纸的用具。

清初扬州学者石成金在《人事通》里有敬惜字纸“十七戒”:卖废书于人,遗弃污秽中,脚下践踏,嚼烂吐弃,糊窗壁,裱箱屏,包物,覆瓿,拭几砚,擦垢秽,燃灯衣照,刀剪裁破,因怒扯碎,予妇女夹针线,枕藉坐卧于其上,刊淫词,贴揭帖。

这些糟蹋字纸行为皆被认为是对汉字也就是对文化的大不禁。

从现代心理学的原理来看,古人敬字惜字,可能有两大原因:

一是汉字对于人际交流的意义。它们不仅仅能在当代人之间进行思想交流,还能让活着的人与故去的人做思想交流。敬字就是敬留下文字的先人,出于对祖先的崇拜。特别是在古代崇尚士人的时代,对于能传授当下人的文字信息,是一种巨大的受用,能不敬仰与珍惜吗?

二是对文字信息的保密。古代对于字纸篓的废纸一般采取焚化处理。字纸的焚化本身就是一种文字崇拜的方式。字纸蒌只是收集,还不是最终处理,只有焚化后,留在纸上的文字才会彻底消失。因此敬惜字在客观上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保守写字人留下的文字信息。就像今天的人们会删除微信中的敏感信息一样,古代留在纸上的文字也可能涉及敏感信息。特别是在古代读书人并不普及,能经常写字的人往往是士人或官员,为了保守工作或生活秘密,而冠以敬字惜字,其实真正的目的可能在于保守文字秘密。

2、汉字宜忌与暗示心理

汉字崇拜中最突出的是吉祥文字。民间以吉利文字作为装饰,崇拜遗响至今犹然。如倒写“福”字,还有常见的“福、禄、寿、喜、双喜、百寿图、百福图、百喜图”以及“财丁贵、招财进宝、黄金万两”等合体汉字装饰品,吉祥文字画。这些都是汉字崇拜的遗风。民间红白喜事时书写挂贴的各种吉利文字纸条,作用与此相类。如结婚人家在门上挂“凤凰到此”、“麒麟到此”红纸条;建房时则贴“安梁大吉” 、“紫气东来”、“龙甲凤科”等红纸条。

汉字崇拜中还有一个非常被看重的就是忌语。民俗中有很多的文字与语言禁忌。逢年过节,大人总是要嘱咐小孩子不要乱说话,为的是图个吉利。一不小心还可能遭遇文字狱。比如一句诗文“清风不识字,何毕乱翻书。”在清朝可以惹出牢狱之灾。

其实,不管是吉祥文字还是文字忌语,都是基于暗示的心理效应。恰恰汉字具有丰富的联想功能,更能引起暗示效应。正是基于此,汉字文化中的忌语与吉祥文字才会几千年流传下来。

3、汉字意象与心理双关

企业微信截图_16884194031612.png

汉字可以分拆也可以离合,汉字可以制作字谜、谶语,这其实有认知心理学中的模式识别的原理在起作用。人们对于外界环境事物的认知之所以有巨大的差异,源于心理学的背景与对象的选择性差异,即双关图。人们习惯于将自己喜欢的、关注的或者熟悉的事物选择为对象,而将自己不太喜欢的、不太关注的或者不太熟悉的事物选择为背景。而另一些可能正好相反,将别人视为对象的事物视为背景,而将别人视为对象的事物选择为对象。

汉字的双关效应能让人们在博弈的对象面前,隐匿自己的真实意图,而达到将自己想表达的思想传播出去。而且也能够用一种正当的说法来掩盖自己的真实动机,从而让对手无法有效还击。

汉字的双关效应也是一种健康的智力游戏,丰富人们的生活的同时,也促进了汉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4、汉字艺术与审美心理

汉字艺术包括汉字书法与汉字的组合,如诗词、对联等,这种文字组合与书写艺术相结合,给作者带来成就感,给欣赏者带来艺术美感。

因此,从先民造汉字来说,汉字的本身,是先民的知情意的综合反映,成千上万汉字的构造,也凝聚了先民的思维智慧,可以将汉字看作是先民的思维原型。认知心理学中的模式识别,汉字就是一个研究中华民族先民模式识别的活化石。汉字不仅仅是古人的崇拜,也值得我们今天的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