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心理师:传统文化底蕴下的复合型心理服务新职业
编辑:培养文化型、基础型、综合型心理服务专业人才,这条路越走越宽。
在当今社会心理服务需求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一种新型心理服务专业人才——中医心理师正逐渐走进公众视野。这一职业由国家三部门联合定位,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融合了现代心理学知识体系,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化为先: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关键问题
心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以中华优秀文化为先导,培养出具有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本土化人才。作为国家定位的中医心理师,必须遵循这一文化导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不仅包括儒释道医等传统思想,还包括诞生于革命年代的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心理服务专业人才,文化底蕴的培养应当处于最优先地位,这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性问题。
只有扎根于中国文化土壤,才能真正理解中国人的心理世界,提供契合中国民众需求的心理服务。中医心理师的培养,正是基于这样的文化自觉与自信。
基础与综合: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新需求
与西方心理学范式的细分培养模式不同,中医心理师被定位为基础性和综合性的心理服务专业人才。
《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2023年版)》明确规定:中医心理治疗“由中医心理学术机构培训并取得相应证书的中医师、护士或中医心理师完成治疗过程。”这一定位契合了以预防为先、治疗为后的综合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需求。
在心理健康服务链条中,基础性和综合性的心理服务是面向大众的第一道防线。只有到了心理障碍层面,才需要心理治疗师等专业性更强的心理健康保障服务。中医心理师的定位,恰好填补了基础心理服务的空白。
核心技能:健康教育而非单纯服务提供
作为基础性与综合性的服务定位,中医心理师的最主要技能应包括健康教育职能,即居民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与适宜技术中可应用于居民自我医疗技能的指导。
这一职业不应定位于纯粹的心理健康服务提供者。包括传统文化在内的中医心理学本身是基于大众的普及型和自我医疗型知识体系。中医心理师更像是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者和指导者,而非单向的服务提供者。
这种定位有助于培养民众自主管理心理健康的能力,从源头上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真正实现“预防为主”的健康理念。
中西医并重:超越传统的知识体系
中医学的教育体系非常强调“中西医并重”,这一点在基于西医的临床医学专业是难以比拟的。中医心理师的知识结构也具有这一特色。
中医心理师并非只专注于传统中医心理学中的情志疗法部分,还需要系统掌握中医心理学基础理论方法、现代心理治疗学基础理论与方法。这是在传统心理咨询师培训模式之上的“1+1”复合型培训。
这种知识结构使中医心理师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技术方法,根据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具备更强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多元发展:中医心理师的职业晋升通道
由于中医心理师定位于基础与综合型专业,为学习该专业课程体系的人们打下了坚实的中医心理文化与专业知识基础。在职业发展过程中,他们可以根据自身优势和兴趣选择不同的晋升通道。
向中医执业医师通道晋升
进入中医养生机构或诊所的中医心理师,处于纯中医环境中,容易接触到经验丰富的老中医。长期跟随老中医从事中医心理服务,未来通过取得高等医药院校中医学、针灸学等相关专业学历,可以进一步报考中医师执业资格考试,成为中医师。
向心理治疗师通道晋升
国家主管部门将中医心理师定位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他们既可以在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和健康咨询机构工作,也可以经过中医心理治疗专业培训后,进入医疗卫生机构应聘中医心理治疗专业岗位。
一旦被录用,他们就取得了心理治疗专业技术资格报考的岗位资格,为进一步成为心理治疗师奠定了基础。湖北阳明心理研究院的中医心理师课程设计,已经包含了心理治疗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四门课程中的前三门内容,为学员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成为高级养老机构医疗照护师
国家已经设立了医疗护理员职业系列。在人工智能时代,老年照护最为需要的是“三情陪伴”(情感、情境、情景)。中医心理师的基础技能将大幅提高医疗照护者的职业素养与水平,使他们在养老机构中具备更高的职业起点。
社区(家庭)健康管家的新选择
从孩子出生到3岁阶段,不少宝妈选择全职在家抚育孩子;也有许多退休老人愿意选择再学习。健康管家不仅能够服务自己的家庭,还可以作为社会志愿者,为构建和谐幸福社区做贡献。
社区(家庭)健康管理必将成为一个具有自由职业性质的蓝海职业。中医心理师的身心一体化技能,使他们成为这一职业的理想参与者。
亮点
中医心理师作为文化型、基础型、综合型心理服务专业人才,其职业发展路径多元且充满潜力。这一职业不仅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融合了现代心理学知识,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医心理师有望在多个领域发挥独特价值,成为心理服务队伍中不可或缺的力量。这一新兴职业的发展,也将进一步丰富中国本土化心理服务的内涵与形式。
欢迎报名参加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委会传统文化与中医心理治疗培训
-------------------------
阿呆老师,13720180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