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心理治疗培训合影.png

附图 做心理治疗与中医心理治疗培训,成就文化心理思维操作

心理障碍的原因很多,不同的心理流派也有不同的解释,这些流派多是基于个案咨询与治疗的角度得来的理论。但从整个社会层面来看,这些心理障碍的渊源论也只能个别解决问题,而无法用于公共卫生工作中的心理预防与人群普遍性的心理成长。笔者的偏好是社会心理学方向,即要解决心理障碍的家庭、学校、企(事)业单位和整个社会大环境,从社区、社会层面上找原因。结果发现,心理障碍的一大社会原因却是有知识、没文化;或者说是知识与文化的失平衡所导致。

这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基于对数十年医疗服务领域的长期观察与感悟,更是基于近一年的社区精神障碍康复管理工作体验。譬如心理障碍随着工作压力的加大、学历的提升而增加,表面看起来是压力,而实际上是在工作与学习中增加了知识,却没有相应地增加文化。因为科学技术从应用来说多是知识层面上的,而非文化上面的。文化的增加不只是靠学习,而是靠实践中的问题解决,这其中主要是靠思考。文化是靠广泛的交流与博览群书而获得,知识是靠专业钻研而来。

当一个人注重文化教养,即使他们的知识不够丰富,也能很好地适应环境生活;看到现在如此多的大学毕业生躺平,宅在家里沉湎于网络游戏,做啃老族,他们缺少知识吗?肯定不缺;他们之所有没有了精神,是因为他们的知识与文化相对来说是一多一少,多了知识,让自己更有见识;但少了文化,做事看事养成的孤独行为模式而非独立做人的行为方式。

也跟一些逐渐康复的高学历精神心理障碍者做深入交流,他们诉说自己过去曾经的辉煌,也反思自己后来的沉迷与退化,特别是那些经历过东西方生活环境洗礼的心理障碍者,他们正是因为文化的冲突让文化更加迷思与丧失,从而难以走出“有知识、无文化”良知蒙蔽的时空。

当代的重科学轻文化的教育机制,以及实用主义泛滥的社会功利化环境,人们当然更看重以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知识对问题解决的及时性与便利性,而忽视了文化所能让人不断成长的进取心。譬如大家在学心理治疗技术的时候,那些标准化、规范化的科学性强的行为模式的心理技术,大家觉得是实用的、是“干货”,而对于那些文化性强的、需要大量思维操作的认知心理技术,大家就觉得太理论化、不实用。这种普遍性的观点如果发生在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学习者身上,不正是证明了有知识没文化的一种表征吗?心理专业工作者也开始追求“重知识、轻文化”,那些因此而发生心理障碍的人,即使有这样的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帮助,我看也难以走出“有知识无文化”的时空!

现代心理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是过滤了西方的文化,变成了一种纯科学技术的东西,然而,传播西方心理学的人们,一开始就是模仿性的学习与传播,并未将西方心理学进行消化吸收,未做好本土化的处理,要么让西方心理学成为西方文化渗透的帮凶,要么成为“有知识没文化的始作俑者”。

如果说知识象征为人的身体,文化就是人驱动人身体的灵魂,身体再强壮,没有鲜活的灵魂,也就是行尸走肉。而文化缺失,就会制造一大批或焦虑、或抑郁、或双相、甚至是精神分裂的人格。本来,适度焦虑、适度抑郁、适度兴奋都是人积极承担责任、或者认真反思与积极作用的优秀品质。但由于没有文化对这些品质进行系统化组合,不能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从而让人的心理走向某种极端,从而产生精神心理障碍。

由此来看,根治社会性的精神心理障碍,应从文化教育着手,让文化教育与科学教育同步,文化先行、科学随后。而不是科学先行,文化随后,否则就会制造更多的精神心理障碍。

从医疗的资本而言,精神心理障碍愈多愈有利于医疗市场发展,所以医疗界非常注重科学的发展,因为科学发展可以带来医疗技术的进步,而医疗技术的进步就能让医疗资本获得垄断利润;而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我们应该坚持文化的发展,文化的发展让人们的健康需求更简洁、更自我,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而非借助科学的发展。

因此,不论是心理治疗师也好,中医心理师也好,一定要学好文化心理治疗,用好文化心理治疗,像中国道家认知治疗那种更注重文化与思维层面的操作,才是更有意义的操作。

笔者曾在一个中医心理治疗培训会上借用儿童游戏发展阶段来谈心理治疗技术的层次性,科学性极强的标准化心理技术,模仿就可以用起来,这属于婴儿一出生就能用的游戏。而意象心理技术属于幼儿到儿童阶段的象征性游戏技术,幼儿园和小学生皆会使用;而第三阶段的规则性技术大多属于认知行为治疗层面的,这个是需要咨询师或者治疗师与来访者有深入的思维沟通。人类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构造性游戏,是需要游戏者利用所能涉及的所有资源,包括人、财、物、信息等,由自己主导的,参与者参与的创造性活动,用一个热词叫做“新质生产力”,这其中必然是文化性的,而绝非知识性的或科学性的。

作为修复心理障碍的心理治疗师或者中医心理师,一定要先学文化,而非只学技术,学来即可用的只是模仿的本领,而那种“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的技术才是真正有文化意义的好技术。

也就是说,在人工智能时代,心理咨询师有可能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现实环境下,心理专业工作者们再不要老一套,学技术而不学文化!否则,将难以根治那些看起来治疗有效、实际上没根本解决问题的“有知识缺文化”的精神心理障碍者。就像现在的药物治疗一样,至多只能控制症状,而消除不了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