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咨询是什么?

有人把心理咨询理解为就像医生一样,通过问诊,确定大概是什么问题,然后给予诊疗方案和治疗建议解决问题。

也有人把心理咨询理解为就像老师一样,通过循循善诱,感化来访者,让来访者的各种情绪和行为问题都消失。

还有人把心理咨询理解为就像教练一样,通过各种言语和行为训练,让来访者能变成符合标准的样子。

很多人抱着各自对心理咨询的理解,来到了咨询室,急切的想要改变,那个让自己感到痛苦的环境或他人。自己搞不定,于是想让咨询师帮助自己搞定,那个痛苦源。


认为咨询师是医生的,就会要“解药”,认为咨询师是老师的,就会要“教育”,认为咨询师是教练的就会要“训练”而真正的心理咨询,会从看见并接纳来访者的情绪开始,逐步建立信任的咨询关系,提升来访者对自己的认知、情绪、情感、行为的觉察,扩展看问题的多元视角,促进自我成长,让来访者从内发生变化,进而外在的情绪和行为发生变化,所处的环境也随之发生变化。


在心理咨询中,也会制定咨询方案,并且根据来访者的实际情况,必要时也会有心理教育,认知重建和行为训练,有点像医生、老师和教练,但又不完全是。而一切的方法和技术最终能否有效,前提都在于是否建立了信任的咨访关系。


心理咨询师就是这样的一种存在,与来访者建立信任关系,并陪伴着来访者从内而外获得顿悟与成长,活出蓬勃丰盛的生命。


640.jpg


2.得了精神病才需要做心理咨询吗?

很多人会误以为得了精神病才需要做心理咨询,提到做咨询,就会本能的回避,担心别人知道后觉得自己不正常。其实,得了精神疾病需要的是心理治疗。而心理咨询则更适用于精神心理状况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来访者,就像我们的身体平时会酸软无力一样,我们的精神和心理也会出现一些小状况,如倦怠、失落、无聊、焦虑、抑郁等。


在学校中,孩子可能会出现厌学、考前焦虑、环境适应困难、人际交往冲突、早恋、身份认同问题等,在工作中,我们可能会出现职业适应困难、职业转型、职业倦怠、职场关系紧张等,在家庭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恋爱、失恋、结婚、婚外情、离婚、亲人离世、产后抑郁、家暴、性虐待等。


这些都是我们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而心理咨询则可以支持我们更快的从这些“坑”中爬出来,拍拍身上的灰,积蓄力量,继续开始新生活,如果你感觉心累,想找个人倾听一下你的烦恼,疏通心里的郁结,更好的生活,不妨约心理咨询师聊聊。


3.孩子有问题,父母需要做心理咨询吗?

经常有父母反馈,“我觉得孩子有问题,需要做心理咨询,可是孩子不愿意来,我也很愁。这个时候,父母往往会把注意力聚焦到孩子身上,觉得是孩子一个人出了问题。其实,孩子是会和环境互动的,在不同的环境中,孩子的表现也会不同。例如,平时在学校很乖巧的孩子,可能在家脾气很大,平时在外人面前很礼貌的孩子,可能在家很不守规矩。原因就在于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不同,接触的人与相处的方式也不同。


当孩子的情绪行为和以前相比发生了明显变化,学业和人际交往也出现困难,往往和环境变化息息相关这时候,如果孩子不愿意做咨询,父母是可以单独来做咨询的,父母比孩子更有能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也更有能力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引导孩子走出成长困境,在咨询师的陪伴下,能更快更好的实现这一点,避免问题变得更严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主动接受心理咨询是非常有帮助的。


有时候,我们也会听到孩子反馈,“我主动和父母说需要和心理医生聊聊,但父母觉得我没事,没必要看心理医生。这种情况下,父母需要认识到孩子和自己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孩子肯定是觉察到了自己的异样,才想要向心理医生求助,为了避免问题发展得更严重,父母很有必要和孩子一起来和心理医生聊一聊,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尽快解决问题。


640 (1).jpg


4.心理咨询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心理咨询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风格匹配,一般在首次咨询中,来访者和咨询师会分别对对方形成初步印象,感受风格是否匹配。如果进展顺利,可进一步确定咨询目标。


第二阶段主要是情绪疏导,在第2-4次咨询中,咨询师会引导来访者讲述个人故事,以了解困扰来访者的问题和相关背景,并疏导来访者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出现的负面情绪。具体需要的次数根据情况而定。


第三阶段主要是问题干预,通过逐步深入探索来访者的困扰,推进咨询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来访者会有较大的情绪反应,阻抗和突破可能会反复出现。具体的咨询次数根据咨询情况和流派类别而定,可能是短程咨询,也可能是长程咨询。


第四阶段主要是咨询总结,确定咨询目标完成的情况,咨询师会带领来访者回顾咨询过程,总结体验,确保来访者已能够安全的离开咨询关系,继续自我成长。


5.心理咨询是如何起作用的?

心理咨询起作用的过程是潜移默化的。

咨询师会以来访者为中心,与来访者建立信任的咨询关系,给来访者提供抱持的环境,让来访者感到安全,从而愿意逐步暴露自己最真实最隐秘的样子。咨询师会积极关注、倾听来访者分享自己的故事、想法和感受,并在适当的时候共情来访者,让来访者感到自己是被看见的,被理解的。


询师会引导来访者看到自己潜意识中的内容,并将其显化,让其看到自己的潜意识是如何影响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提升来访者对自己的觉察。咨询师有时候也会挑战来访者固有的对自己、他人和事物的不合理看法,拓宽其新的视角,学会新的应对方式,从而改善不良情绪和行为。


在这个过程中,来访者的情况就逐渐好转。


640 (2).jpg


6.需要做多久心理咨询才会有效果?

心理咨询师一般会先和来访者明确咨询目标,并且根据目标的难易度分为短期、中期、长期目标。在衡量心理咨询多久才会有效时,则主要看多久才能达到咨询目标。


如果想解决学业和职业发展问题,一般1-4次咨询就能见效,如果想缓解学习和工作中的人际冲突,改善家庭关系等,一般4-5次咨询会有明显变化,8-10次会有比较好的效果。如果想解决婚姻情感、亲密关系类问题,一般6-8次咨询会有明显变化,如果情况比较复杂,有时则需3-6个月的咨询。


如果想完善人格发展,一般需要长程咨询,短则半年,多则数年,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7.做完心理咨询会有什么变化?

来访者一般会因为现实困境产生的压力,而在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层面出现一些变化。例如,在生理层面,头昏、胸闷、吃饭没胃口、睡眠质量变差、早上起来感觉很累、耐力降低等:在心理层面,焦虑抑郁、烦躁、容易发脾气、自我怀疑、不自信、意志力减退、对生活失去热情等:在社会层面,不想上学、不想上班、对人际关系很敏感、经常卷入争执纠纷、社交退缩等。


这个时候,来访者倾向于寻找心理咨询师,帮助自己渡过难关。


在做完心理咨询后,来访者一般能学会识别和管理自己的压力源,对自己的想法、情绪和行为也会有更多的觉察,焦虑抑郁情绪能得到缓解,并且学会管理情绪的有效策略。同时,也能认识到人际冲突的本质,并看到关系中双方的想法、期望和情感需求,学会建立人际边界,减少人际冲突对自己的影响,学会有效的人际交往策略。


并且,对学业和职业发展也能抱有更合理的期望,学会主动规划自己的学业和职业发展,恢复学习和工作动力。


总的来说,心理咨询能帮助来访者增强社会适应性,建立并巩固一套新的认知、情绪和行为模式、完善人格发展。促进来访者自我实现,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发挥出创造力;促进来访者享有高质量的人际关系和情感体验,收获幸福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