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环境管理

临床依从性与就诊环境的暗示性密切相关。就诊环境应该让患者感受到安全、安静、清新和舒适,候诊或诊疗区域应该设置与疾病相关的科普与健康教育设施或读物,也要有完善的便民服务设施,如舒适的候诊椅、饮用水机、一次性水杯等。门诊更要营造的就诊人气,管理好就诊的秩序,形成良好的环境氛围。

医患角色管理

临床依从性与医患双方的角色适应以及互动影响有关。

医者角色深入、熟练,并能主动积极引导患者的角色表现,则临床依从性会高。从首诊病人来说,医者除需要耐心和充分的倾听角色外,西医还应表现出临床完整的问诊,全面的视、触、叩、听体格检查(中医则是望、闻、问、切),通俗易懂的临床分析臆断,以及认真和详细回答患者的质询。

医者在诊疗过程中,要艺术性地引导患者进入就诊者的角色,让其深入到患者自我角色表现与体验之中。譬如需要引导患者完整讲述患病故事及其情节,通过让患者坐、站、躺和配合体格检查的肢体运动来深化患者角色意识,逐步消除患者的防卫和抵抗心理,降低对医者的支配性,提高对医者的信任度,增强患者的可暗示性。在诊疗过程中,要有符合诊疗规范与医患肢体生物性接触,增强医患之间的情感接纳度。还可以通过角色包装来保持和巩固患者在非医疗环境的患者角色行为意识。譬如每天的药物与物理治疗,唤醒与保持患者角色意识。

举个例子,眼科患者就诊后,医者常常从保护患眼的角度,让患者全天配套有色眼镜或者用棉纱包扎。这种突出的患者角色,就会让工作场所的同事与家庭中的亲人对其有所关注与关心,从而强化了患者的患病角色意识,保持其临床依从性,防止出现与患病状态不一致的健康人的角色行为表现,以妨碍疾病的顺利康复。

疗程疗效预期目标管理

临床依从性与心理注意有关,而注意是需要保持的。对于就诊的成年人,可以按照诊疗的疗程、疗效进行预期目标管理。而较为精准的疗程预期,每个阶段的效果呈现,对于患者的临床依从性会有很好的作用。疗程与疗效预期管理是借用了预防医学的管理模式,运用科学的预测管理技术,前瞻性管理患者的诊疗,真正让患者感受到医术高明,医者料事如神。疗程疗效预期管理模式需要有高年资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或者需要有临床、护理、心理、管理多学科的医生运用会诊技术来保障。评价疗程疗效预期管理模式的统计指标有中断治疗率、疗程实现率、疗效呈现符合率等。

医学伦理与心理管理

临床依从性与患者对医者的评价与心理适应性有关。医疗真正能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同时这种服务以患者可感知的形式去表现,就需要对每一个患者进行医学伦理与心理管理。

从伦理上来说,诊疗方案是符合医疗道德的,医疗技术安全可靠、而且是有效的,诊疗费用符合患者的承受能力与心理预期,让患者能感受到与其价格相一致的价值。也要让患者在诊疗的全过程中感到被尊重,个人隐私得到完全保护,患者权利得到完整实现。

从患者心理上来说,如何让患者适应疾病状态、适应就诊环境、适应疗程生活是保持临床依从性的关键。消除就诊与医疗恐惧感,获得足够的安全感,能感受到医者的同理心和共情,对医者有足够的信心与信任,逐步提高患者治愈疾病的自信。(马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