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心学:是湖北阳明心理研究院专家团队研发的一整套传统文化心理应用技术集合。是以阳明心学与汉字心理学相结合,把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心理学结合起来,基于解决个人、家庭与企事业单位成员之间人际关系中的角色心理行为适应问题,包括字商测评、汉字联想、写心投射、拆字解惑、汉字游戏、书法艺术等六个方面。
这次来孝感为湖北省2024年心理学学术年会做分论坛报告及会务服务,第一天晚上陪湖北工程学院王玉花副院长去孝感东站接清华大学刘丹教授(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专业博士毕业;现任清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临床督导李家杰珍惜生命大学生心理热线培训部主任)。在车上,刘教授问孝感的孝文化,我用拆字的心理方法解读了“孝感”二字的心理联想感悟。孝字是“老(耂 lǎo,年纪大的人)”字头与“子”字的结合。“耂”字在上“子”字在下,可想象为至孝的晚辈跪在老者的病床前,侍奉躺在床上盖着被子只露出头面的卧床不起的长辈。人们总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而“孝”字正是明证久病床前有孝子。
孝行与爱行大不同。爱行是发自内心喜欢而产生的、内化为本能欲望驱使的情绪与行为;而孝行则是一种基于感恩情感而产生的自觉和意志叠加的伦理道善行。人老了总有一些连老人自己都觉察到一些负面影响自己和家人的言行,然而作为生养我们的长辈人,要用爱的行为——“孝”来侍奉长辈。“孝”是个极为典型的心理行为汉字,而“感”则是个明显的心理感知汉字,心字偏旁部首汉字均与心理有关。感字是当人被感动到热泪盈眶时,泪水通过鼻泪管再到口腔还被感觉到泪水的咸味。一个至孝之人一定是那些能悉心照料长辈的子孙,来打破“久病床前无孝子”的一般现象。而这个榜样就是孝感历史上的董永和史中孝廉。刘丹教授听后也觉得这个孝感二字的心理解读有趣,说她在做学术报告时会谈这个“感”字,今天早餐时听一位参会代表说,刘丹教授果然谈了与我讨论“孝感”二字的联想心理意义。昨天开幕式上,大会联合主席钟年教授(湖北省社会心理学会会长、武汉大学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心理学系教授)也说湖北十二个地级市,唯一一个与“心”字相关的城市就是孝感。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出自歌唱孝子董永与七仙女传奇的黄梅戏,其故事就发生在以“孝”为名的城市湖北省孝感市。据《搜神记》等所载,董永为西汉山东千乘人,后举家迁至江夏安陆(今孝感云梦),“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董永“卖身葬父”的故事由此广为流传,成为“二十四孝”之一。“二十四孝”是中国古代宣扬孝道的启蒙故事。巧合的是,其中有三个故事发生在孝感,除了董永“卖身葬父”,还有黄香“扇枕温衾”、孟宗“哭竹生笋”,都是脍炙人口的孝文化代表。“扇枕温衾”的故事:后汉黄香,字文疆,江夏人。年九岁丧母,哀毁逾礼。乡人称其孝。家贫,躬执勤苦,事父尽孝。夏天暑热,为扇凉其枕席;冬天寒冷,以身温其被褥。太守刘护表而异之。黄香后举孝廉,官至尚书令。“哭竹生笋”的故事:孟宗为三国时孝子孟宗。孟宗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人有诗云“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今天孝感云梦县还有黄香墓遗址,孝昌县有“哭竹港”遗迹。他们的故事一直被当地人所推崇,成为孝感不断积淀的孝文化底色。孝感最早称孝昌,以彰此地民风淳正、孝行昌盛。后改为孝感,取意“以孝感天下”。回溯历史,这里以“孝”为名,已有1570年历史,而“孝感”之名,一传至今1100年。地以“孝”名,风以“孝”淳,千余年来,孝文化在这里生生不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汉代贾谊的《新书》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孝”的古文字形与“善事父母”之义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对父母慈爱的一种回报。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孝道一直被中国人作为一种道德意识和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传承下来,成为中国传统伦理的一种核心观念。在孝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一些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制约着孝文化的发展和演进。孝道的内涵因此也不断发生改变,这个变化过程大致是:奉养父母、祖灵崇拜的孝——家庭伦理的孝——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伦理的孝,孝的内涵不断丰富,由此形成的多重文化内涵也渗透到社会上的各个领域,与传统文化深深连接。 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转型变革时期,和谐社会的建设是我国当前的重大任务。孝文化作为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应该紧跟社会的发展。构建和谐的孝文化不仅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围,还有利于培养人们的人道意识和感恩意识,对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然而,当代的许多家庭结构变化打破了孝道的传承模式,尊老、养老的观念的逐步淡化,特别是西方文化的冲击也带来传统孝道传承的困境与挑战,在心理咨询的一些理论与技术中,表现得尤其明显与突出,这不禁令人十分担忧。进入老龄化社会,孝文化的优良传统不仅仅要在家庭内部重塑,更应当在社会中大力提倡。要大力倡导尊老、敬老。“尊”与“敬”,都是基于要“孝”字一样的行为,过去,我们说孝总是基于家庭这样的环境,而家之外的环境,常常用“尊”“敬”来替代。因此,尊敬也是一种社会性的感恩,这两个汉字的基因仍然是传承的孝道文化中的感恩意识。理解尊敬一词,可以用“尊老爱幼”汉语词汇的心理学原理来理解。从“尊老爱幼”这个汉字的心理学意义中领悟,爱是发自内心的自然表达,而敬则是从小伦理教化与道德修养而成的自觉与良苦用心。孝道很显然是一个社会学意义的词汇,从家庭性来说是子女对长辈的孝行,从社会性来说,是年轻人对于老年人的尊敬。要想孝道盛行,而作为老年人自身,在家则要做好子孙的表率;而在社会,要做年轻道德行为的榜样。为老不尊,那有人敬!明年自己也要进入世界通行的老年人标准年龄,以此自勉吧!1.李玲:孝感与孝文化李玲 - 《华中师范大学》 - 2012 -知网 学位论文库2.新华社北京4月26日电 4月26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城以“孝”名越千年——孝感:地名里的文化传承与图强图新》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