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餐后,老伴给正读一年级的外孙女儿童节礼物——一个大红包。可外孙女随意将红包丢在一边,专心玩她自己的手工游戏,还不小心把手汤了一下。我问外孙女,知道儿童节是什么节吗?她摇摇头说不知道。其问老伴可知道国际儿童节的来历,她正在忙厨房的家务,说小时候学过,但现在有点忘记了。在问他们的时候,其实我自己也是在问自己。和平才是儿童幸福的现在与未来。像目前的加沙地带,因以色列对巴基斯坦的侵略战争,每天都有儿童和妇女在战火中丧生。据澎湃新闻今年3月14日披露的数据:加沙卫生当局的最新数据表明,过去四个月内至少有12300名儿童死亡。相比较之下,2019年至2022年间,全球共有12193名儿童因冲突而丧生。联合国近东救济工程处主任专员拉扎里尼 (Philippe Lazzarini) 说“这场战争是一场针对儿童的战争,是一场针对他们的童年和未来的战争。”国际儿童节的详细由来。国际儿童节的设立,和发生在二战期间一次屠杀——利迪策惨案有关。1942年6月10日,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各地经济萧条,成千上万的工人失业,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儿童的处境更糟,有的得了传染病,一批批地死去;有的则被迫当童工,受尽折磨,生活和生命得不到保障。为了悼念利迪策惨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虐杀和毒害儿童,以及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各国代表愤怒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分子和各国反动派残杀、毒害儿童的罪行。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会议决定以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23日规定,将中国的儿童节与国际儿童节统一起来。自此,每年的6月1日,全世界都会共同庆祝国际儿童节,以纪念那些无辜逝去的生命,表达对儿童的关爱与尊重,并致力于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和快乐的成长环境。其实,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给孩子们开开心心地过国际儿童节,也需要给孩子们一起回顾一下国际儿童的来由,关注一下全世界还有多少儿童生活在炮火和灾荒的苦难环境中,从而更加珍惜他们能够拥有的和平与幸福的生活。国际儿童节对于儿童是对儿童权益的尊重和保障,更是对他们成长的关注和引导。首先,国际儿童节为儿童提供了一个特殊的时刻,使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重视。在这一天,儿童们会收到来自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面的祝福和礼物,这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关注和珍视的。这种被重视的感觉有助于增强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同。其次,纪念国际儿童节有助于唤起全社会对儿童权益的关注。在这一天,社会各界会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儿童权益,呼吁人们关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这有助于增强社会对儿童问题的关注度,推动政府、企业、家庭等各方共同为儿童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此外,国际儿童节还可以作为儿童教育和自我提升的重要契机。在这一天,学校和社区会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文艺演出、手工制作、科普讲座等,让儿童在参与中锻炼能力、拓展视野。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兴趣爱好,还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自己也将于明年正式进入联合国规定的老年,其实老人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儿童”,让他们跟孩子们一起过儿童节,让他们回忆童年,感恩父母,继续做好孩子们的表率,大概率有助于促进老年的身心健康。鼓励老人过国际儿童节的感慨来源于“老玩童”这个词汇。
“老玩意”是对老年人的一种亲切而幽默的称呼,它传达了老年人依然保持童心、热爱生活和充满活力的特质。以下是人们喜欢这样称呼老年人的几个原因:1. 童心未泯:很多老年人在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之后,依然保持着年轻时的热情和好奇心。他们喜欢尝试新事物,享受生活的乐趣,与年轻人分享经验和故事。这种心态让人感受到他们内心的年轻和活力,因此被称为“老玩童”。2. 乐观开朗:老年人往往有着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智慧,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往往更加乐观和豁达。他们善于从生活中发现乐趣,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和挑战。这种乐观开朗的性格特点让人感受到他们的魅力和智慧,因此“老玩童”这个称呼也体现了对他们的赞赏和喜爱。3. 亲切幽默:用“老玩童”来称呼老年人,不仅显得亲切,还带有一种幽默感。这个称呼让人们更容易与老年人拉近距离,建立友好的关系。同时,它也表达了人们对老年人生活态度的认可和尊重,认为他们依然能够享受生活的美好和乐趣。“老玩童”是对老年人积极、乐观、有活力生活态度的赞美和肯定,也体现了人们对老年人的尊重和关爱。如果让老人陪孩子过国际儿童节,一家三代一起享受体验或者回忆童年的美好或苦难,也许能让孩子们有一种更加丰富的儿童节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