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局于2024年11月19日发布了《精神治疗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参考2023年版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将现行精神治疗类价格项目映射整合为10项。综合来看,精神治疗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共有四项,即个体心理治疗、家庭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第二类是精神康复治疗,共有三项,即个人精神康复治疗、家庭精神康复治疗、团体精神康复治疗;第三类是特殊检查与治疗,共有三项,即眼动检查、电休克治疗、精神科监护。其中第一类的个人、家庭与团体心理治疗明确规定由精神科医师和心理治疗师针对精神障碍患者个人或家庭的精神心理问题,采取合适的心理干预技术 ,改善患者或患者家庭的心理疾病症状。
而第二类精神康复治疗则未明确要求精神科医师和心理治疗师,只是要求由专业的人员,采取个人精神康复治疗一对一、家庭精神康复治疗一对多、团体精神康复治疗一对多或多对多,对患者或家庭进行精神康复训练。湖北阳明心理研究院马恩祥理事长解读:此类精神康复训练可以由经过培训的康复治疗师、护士及医务社工师来完成其操作。如团体精神康复治疗的多对多的包括了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精神科护士、康复治疗师和医务社工师。
国家医保局组织编制的《精神治疗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编制说明中明确说明此立项指南是参考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控局发布的《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2023年版)》,将现行精神治疗类价格项目映射整合为10项,供各省医保局参考,结合实际做好对接落实,制定全省统一的价格基准,由具有价格管理权限的统筹地区对照全省价格基准,上下浮动确定实际执行的价格水平。这说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精神康复治疗及特殊检查与治疗纳入医保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和精神康复治疗纳入医保将极大地促进精神专科医疗机构的高质量发展。其理由有以下三点:
首先,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和精神康复训练立项不仅仅包括针对患者个人,也包括了患者家庭,而且还可以采取团体治疗的方法,这将极大地激发医疗机构引入各种心理干预技术,促进心理治疗技术的全面而系统性的应用,大大地提升了精神疾病治疗的技术水平与质量。
其次,医保新规将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纳入心理治疗和精神康复训练的对象,同时还可以采取个人、家庭与团体三种心理治疗和精神康复训练的方式,即扩大了治疗的对象,也丰富了治疗方式。由于新规是针对价格制定的指南,这将极大地增加精神专科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收入,从而进一步改善精神专科医疗机构的收入结构,降低运营成本。第三,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和精神康复训练均是由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来操作的,这样无疑就提升了以精神科医师和心理治疗师为主体的精神专科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从而增加其绩效工资与个人待遇,有助于激励其工作积极性。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精神卫生法》制定的《心理治疗技术规范(2013年版)》对心理治疗的人员做了严格规定:
以下两类在医疗机构工作的医学、心理学工作者可以成为心理治疗人员:(一)精神科(助理)执业医师并接受了规范化的心理治疗培训。(二)通过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心理治疗专业),取得专业技术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因此,医保新规《精神治疗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将成为精神专科医疗机构心理治疗落地的标志性文件可以说2025年是全面发展心理治疗的元年,对于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规范化培训、精神科护士和康复治疗师的精神康复训练培训,将会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医院职业化管理网与湖北阳明心理研究院自2018年以来开展心理治疗专业化、系统化与规范化培训,湖北阳明心理研究院马恩祥理事长还被聘为武汉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基层人员培训教案编写专家。我们愿意与各精神专科医疗机构展开合作,与医院人力资源与医教职能部门共同组织好精神科医师的心理治疗规范化培训,把握好医保新规带来的心理治疗与精神康复治疗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