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教高〔2017〕5号),在总体目标与重点任务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师承教育贯穿始终,符合中医药事业发展要求和学科特色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院校教育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毕业后教育得到有效普及,继续教育实现全面覆盖,师承教育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这是国家对于师承教育的又一次正式提及。国家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以来,绝大多数儿童是能很好地适应学校教育的,但也有少数儿童因为自身、家庭、学校等原因,不能适应学校教育。而中华传统文化中,师承教育则是最与学校教育并行其道的一种主要教育方式,特别是对于工匠、中医、武术等行业或职业,师承教育有着更大的优势。
现在对于特殊儿童的教育模式,往往采取在特殊学校中做认知行为矫正,这其实还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只是将普通学校中不宜采用的惩戒与矫正措施集中加以使用,当然也有的特殊教育学校非常专业化地使用科学和人性化的儿童心理行为矫正方法,也是较为安全和有效的。但这尚不足以适应全部的、厌学、辍学和失学儿童,至少进特殊学校的儿童多是家长的主见,并不见得是儿童自己的选择。
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一些民办的书院也如雨后春笋,不少书院采取利用儒释道的文化,并通过孩子们感兴趣的运动与劳动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的认知与行为习惯,也收到比较好的效果,这种小型书院的开放式学习比那些紧锁大门的特殊学校感觉好得多。这有点类似于传统的私塾模式,还不是真正的师承教育。
笔者认为,真正的师承教育是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师徒教育模式,师徒传承应该更适合特殊儿童的教育。首先,这个师父起码是孩子及其家长一致认可的,而且跟随老师学习的是以将来的独立生存与事业相联系,以传承传统的技艺为首要。培养的也是未来有特殊技艺的人才,这正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好方法。
中国志愿服务现在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应该通过一些政策措施、社会支持等方法广泛吸纳有一技之长的爱心人士,组成特殊儿童师承教育群体,在志愿服务行动中,担任师承教育中的老师,一对一或一对多地帮助厌学、辍学和扮演青少年儿童,让他们能独立获得未来在家庭和社会的劳动技能,能有一个光彩的自食其力的职业。其实现在的厌学、辍学和失学青少年中,不少并非真正的厌学,而是因为个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认知不能适应或接受现在的学校教育方式,笔者就接触过好几个孩子,他们就表达过意愿,愿意接受师承教育这种方式,只要是这个老师是他认可的,或者这个技艺是他自己想学的。
笔者早在30多年前研究汉字心理学,近8年来从事传统文化心理应用实践与研究,越来越觉得传统文化先贤们使用过的教学模式与现在的学校教育有很大的不同,现在的学校教育都是知识灌输型的,学生学习起来很被动;而先贤们的教学都是基于学生提出问题,再加以引导,是在以成人为目标基础上的文化学习,而不是现在的这种成才为目标的成人教育。
现在的学校教育有点过于工业化与标准化的批量生产,而传统的师承教育则是把教学像艺术品一样精雕细琢,是以孩子的个性为中心,真正的因人施教。笔者在长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实践中发现,一些家长或学校认为的问题学生,其实就是个个性不同于一般学生的健康孩子,因为他个性太独特,不太适合或不太喜欢学校,我们就认为他们是问题儿童了。如果我们给他一个特殊的教育环境,他们也许会比那些在学校接受教育的一般孩子更为健康和优秀。
所以笔者的观点是,家长们在遇到厌学的孩子、有辍学在家的孩子,一是要先反省自己的家庭教育环境是不是正确的,二是要看孩子是不是那种不适合学校教育的孩子,三是问问孩子是否愿意找一个他感兴趣的生活技能,帮助他们找一个好师父,而不是把他们视为心理与学习行为的障碍者。
笔者预言,随着传统文化的春风持续吹起,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家长们,将为孩子选择教育的第三条路:师承教育,单独的或者是作为补充的一种教育方式。
如果有兴趣谈特殊儿童师承教育的教育或心理同行、儿童公益人士,可通过本公众私信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