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面对青少年愈来愈多的心理问题,不能只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生物精神医学观去应对,而应该从精神涵养的源头方向去助力青少年的心理成长,培养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内生动力。而在一百余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通过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则是对青少年的最好心理营养。本公众号特别开展青少年心学栏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将发布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逐个介绍于此,帮助家长和学校老师,共同促进青少年的心理成长。

013.png

引言:什么是建党精神?

2021 年 7 月 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的伟大建党精神。这 32 字箴言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承载着百年大党从诞生到壮大的精神密码,也为新时代青少年心理成长提供了价值坐标与力量源泉。在社会快速变迁、青少年面临学业压力、自我认同困惑等心理挑战的当下,解码建党精神的深层内涵,将其转化为促进青少年心理成熟的养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01 建党精神的内涵

伟大建党精神的 32 字内涵可分为四个有机统一的维度。“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是精神内核,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坚定信仰和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执着追求,是支撑党在百年风雨中屹立不倒的思想根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是实践导向,彰显了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是党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行动指南;“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是意志品质,凝结了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攻坚克难、向死而生的奋斗姿态,是面对风险挑战时的精神利刃;“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是价值归宿,诠释了共产党人将个人命运与党的事业、人民利益紧密相连的政治品格,是检验党性的根本标准。这四个维度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建党精神的完整体系。

02 各内涵的汉字心学解析

从汉字心学视角审视,建党精神的每个内涵都蕴含着深刻的心理成长逻辑。“坚持真理” 的 “真” 字,由 “直” 与 “八” 构成,在甲骨文中象征 “直视本质”,对应心理层面的 “认知真诚”—— 不回避现实、不盲从表象,培养青少年直面问题的理性思维;“坚守理想” 的 “想” 字,由 “相” 与 “心” 组成,意为 “心中的样貌”,指向 “目标锚定” 的心理能力,帮助青少年在内心构建清晰的人生蓝图。

“践行初心” 的 “行” 字,甲骨文像十字路口的脚印,寓意 “脚踏实地”,对应心理层面的 “行动力”—— 将内心信念转化为具体实践;“担当使命” 的 “担” 字,由 “手” 与 “旦” 构成,象征 “手持黎明”,暗含 “责任承载” 的心理特质,培育青少年主动承接责任的勇气。

“不怕牺牲” 的 “怕” 字,由 “心” 与 “白” 组成,原指 “内心空白的惶恐”,而 “不怕” 则是对这种惶恐的超越,对应 “恐惧耐受” 的心理韧性;“英勇斗争” 的 “勇” 字,甲骨文像手持长戈的武士,象征 “直面冲突的力量”,指向 “抗挫折能力” 的培养。

“对党忠诚” 的 “忠” 字,“中” 在 “心” 上,意为 “心居正中”,对应 “情感专一” 的心理品质;“不负人民” 的 “负” 字,原指 “背负”,“不负” 则是 “不辜负所托”,暗含 “共情利他” 的心理倾向,引导青少年将个人价值与他人需求相连。

03 建党精神疏导青少年心理问题

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诸多问题,而建党精神能针对性地发挥作用。部分青少年存在目标缺失、方向迷茫的问题,对学习和未来没有清晰规划,容易随波逐流。“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能为他们指引方向,通过学习革命先辈为理想不懈奋斗的事迹,让青少年明白树立远大理想的重要性,例如组织观看红色影片,让他们感受先辈们为了理想不畏艰难的精神,从而引导自己确立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

一些青少年抗挫折能力弱,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逃避,甚至产生消极情绪。“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能增强他们的韧性,学校可开展模拟挫折情境的活动,如组织登山比赛,当青少年在登山过程中感到疲惫想放弃时,用红军长征中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故事激励他们,让他们明白只有勇于面对困难、坚持斗争,才能战胜挫折,到达山顶。

还有些青少年自我中心意识较强,缺乏责任感和集体观念,在集体活动中不愿付出、不善合作。“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与集体感。可以让青少年参与班级管理、校园志愿服务等活动,在活动中让他们体会到自己作为集体一员的责任,比如负责班级卫生时,让他们明白这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班级这个集体,从而学会担当,主动为集体贡献力量,在与他人合作中增强集体观念。

04 建党精神赋能青少年心理成长

建党精神的每个内涵都能为青少年心理成长提供精准赋能。“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可破解青少年的 “目标迷茫症”。当前部分青少年因缺乏长期目标,在学习中表现出 “短期功利化” 倾向,遇到困难便轻易放弃。而对真理的坚持能培养他们的理性判断能力,如面对网络碎片化信息时,学会辨别真伪;对理想的坚守则能赋予持久动力,例如让有艺术天赋的青少年明白,追求艺术不仅是个人爱好,更是用作品传递时代精神的责任,从而在枯燥的基础训练中保持热情。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可强化青少年的 “自我价值感”。青春期是自我认同形成的关键期,许多青少年因找不到自身意义而陷入焦虑。通过践行 “初心”,引导他们关注内心真实需求 —— 如发现自己擅长沟通,便以 “帮助同学化解矛盾” 为小目标;通过 “担当使命”,将个人成长与集体需求结合,如担任班级志愿者,在服务他人中确认 “我是被需要的”,从而构建稳定的自我认同。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能提升青少年的 “心理韧性”。学业竞争中的失利、人际关系中的冲突,都可能让青少年产生挫败感。“不怕牺牲” 的精神教会他们辩证看待 “失去”—— 如一次考试失利并非 “失败”,而是发现知识漏洞的契机;“英勇斗争” 则鼓励他们主动应对挑战,像面对校园欺凌时,既敢于反抗不公,也懂得寻求合理途径解决,在斗争中增强心理抗压能力。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可培育青少年的 “社会情感能力”。独生子女时代,部分青少年存在 “自我中心” 倾向。“对党忠诚” 的本质是 “对集体的归属感”,引导他们在班级、社团中学会协作,如参与团队竞赛时,明白个人成功离不开集体配合;“不负人民” 则拓展其共情边界,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关爱弱势群体,体会 “为他人付出” 的快乐,逐步形成健康的社会情感。

05 青少年成长的具体行训练

真理探寻日记:将建党精神转化为青少年可操作的行为训练,需结合其生活场景设计具体路径。针对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可开展 “真理探寻日记” 活动:让青少年每天记录一个 “发现的真相”—— 如通过实验验证物理公式的正确性,或在历史阅读中厘清一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同时写下 “理想进度条”,将长远目标分解为每周小任务,如想成为医生的学生,每周记录 “背诵 10 个医学术语” 的完成情况,在点滴积累中强化目标感。

初心践行清单:围绕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设计 “初心践行清单”:引导青少年列出 3 件 “自己真正想做且对他人有意义的事”,如 “每周帮父母做一次家务”“辅导同桌数学作业”,并记录完成后的感受。学校可定期举办 “使命分享会”,让学生讲述自己在践行中收获的成长,如 “帮同桌进步后,我感受到了被信任的快乐”。

勇气挑战“三个一”:针对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开展 “勇气挑战营” 活动:设置阶梯式任务,从 “主动向老师请教一个问题”(克服胆怯),到 “在公开场合发表一次观点”(对抗紧张),再到 “坚持一个月攻克薄弱学科”(战胜惰性)。每次挑战后,让学生写下 “牺牲的舒适区” 和 “获得的成长”,如 “牺牲了玩手机时间,却提高了英语成绩”,直观感受 “斗争” 带来的蜕变。

团队协作实践:围绕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组织 “集体协作实践”: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公益项目,如 “校园旧物改造义卖”,学生分工负责收集、改造、售卖,所得捐赠给公益组织。在过程中,引导他们体会 “忠诚” 是 “对团队承诺的坚守”—— 如按时完成分配的任务;“不负人民” 是 “对受助者的责任”—— 如确保义卖物品的质量,让青少年在具体行动中理解集体与个体的共生关系。

通过这些行为训练,建党精神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融入青少年日常的成长养分,助力他们在心理成熟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家长相关延伸阅读:

1.心师发展联盟:加入雷锋志愿行动,当雷锋中医心理服务志愿者——雷锋行动中医心理服务女性心理成长及创(就)业帮扶计划招募书

2.健康守护者总站:中医守护者项目工程办公室健康中国中医心理师守护公益行动——社区《心空间》建设助力女性心理成长及创(就)业帮扶计划启动

------------------------

报名咨询:阿呆老师,13720180269

~阿呆老师.png